高中老童鞋轉載。
語言差異,凸顯兩國文化大不同。
簡樸的綠,讓人想起野外的平靜。
高中老童鞋轉載。
語言差異,凸顯兩國文化大不同。
2014年歲末。
每個人都沉浸在歡愉的佳節氣氛中。
出國旅行的,聚會把酒言歡的,逛街購物買禮物的,無所事事清年假的,大家各自精彩。
而我,這個時候卻決定把不好的結束。
滿室花香,陪我渡過最難熬的那些天。
謝謝所有給予慰問的家人朋友,有心了。
雖然,我沒有很健康的體魄,可是我有一對很愛很愛我的子女。
特別是小QE的陪伴照顧,很是欣慰。
雙Q爸生日的那個傍晚,天邊的一抹彩虹,讓很沮喪的我,願意相信明天會更好。
小QE和妹妹的年終學校假期,大部份的時間是陪我一同閉關在家靜養。
悶了幾個星期後,兩兄妹吵著要蓋跟蠟筆小新一樣的房子。
雙Q爸大概也是悶壞了,竟然一反常態,奇蹟般的答應。
就這樣,他們所謂的“秘密小屋”因此誕生。
12月,禮物紛飛而至的季節。
這襲連身裙,是阿Kath舅母給妹妹的生日禮物。
二姨的貓貓拖鞋。
來自首爾,Lisa給雙Q爸的生日祝福。
隔壁安娣、大姨、二姨、三姨、甲婆。。每一份聖誕禮物都寫滿祝福,滿是關愛。
謝謝大家對小QE和妹妹的疼愛。
在我最煎熬,最痛苦的這段日子,幸好有你們。
雙Q爸的貼身侍候、姐姐們煮的每一道菜、媽媽輕撫後背的小動作,弟弟和Kath沒說出口的關心、家婆抱病送上的晚餐、阿姨的探望問候、朋友噓寒問暖的簡訊。
以及,我以為還未長大,其實早已成年懂事的外甥們,捎來的溫暖。
我會記得這些感動。
黑夜過後,就是黎明。
希望曙光,就在前方。
針灸拔罐一小時後,有點blur blur的踏出中醫診所。
然後,blur blur的上了短程巴士,膝蓋隱隱作痛,一屁股坐在空座上。
身旁的安娣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後知後覺,原來我坐在博愛座。
兩個巴士站的車程,巴士再往前直走右轉就到終點站了,我該起立還是繼續裝傻?
下了車,到NTUC買菜,發現超市特設建國一代專屬收銀台,讓年長者不必擠在長長的人龍中苦苦的排隊等候。
離開超市,到食閣喝咖啡。
步入食閣,映入眼簾的是數十張貼上建國一代標籤的座椅。
除非你認老,不然肯定沒人敢坐。
自從政府宣布建國一代配套後,大家開始正視這個課題。
相關的優惠和津貼,接踵而來。
我擁有建國後代的外貌,卻有著建國一代的身軀。
未老先衰,不能享用任何特權,鬱悶。
韓國行導遊Lisa來新公幹。
行程表排得滿滿的,好不容易騰出一點時間與我們聚會敘敘舊。
大夥在酒店大堂selfie wefie時,背後突然出現熟悉的身影。。
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相聚,早餐前來個佛牙寺速遊。
幸福飲茶,吃了願妳帶著滿滿幸福回國。
遠方來的手信,謝謝咯。
離別,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
下回,我們新加坡再見,或韓國滑雪見~
備考中。。
忙著當老師,忙著煮飯,忙著做一大堆每天做卻永遠做不完的家務。
妹妹剛結束幼稚園考試,繼續替她惡補,好讓她趕上明年小一的進度。
小QE的小五考試,前後進行差不多快一個月了,還未完結,鬱悶。
除了兩個小的,我偶爾還充當我姐的簿記功課顧問,重新呼叫9年前的記憶,簡直是腦力大激盪。
為了監督頑皮的小QE溫習功課,我足不出戶。
閉關中,翻出早前買的美甲彩繪DIY。
自己DIY還挺像樣的哦,呵呵。。
非常時期,自娛娛人,紓解紓解壓力。
今早,準備替妹妹洗澡時,聽到熟悉的聲響。
憑經驗,聲音與我們相當靠近,難道又著火?
果然,續汽車起火案後,相隔5個月,這裡又發生火患。
位於一樓的事發單位,據說屋主是一對夫婦。
起火原因,初步懷疑是客廳電線短路所造成。
消防局派出兩輛救護電單車、兩輛紅犀牛、一輛消防車到場灌救。
雖然是小火患,防範勝於治療。
這起事故,敲響警鐘,不論何時,你我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我們這裡的水多到數不清,既然水可以克火,為什麼還頻遭火神眷顧?
今天中秋節,帶小QE和妹妹提燈籠繞公寓一圈。
別說小孩,四周都沒幾個人出沒。
遇見一個洋人媽媽,好奇問我們燈籠為何物。
開始懷念從前組屋樓下點蠟燭,玩仙女棒的中秋節。
搬家已近一年。
隔壁鄰居經營糕餅店,昨夜送來兩盒餅。
終於,在這裡感受到絲絲暖意。
餅皮薄,人情厚。
好吃與否,已經不重要。
除濕機買回家已有一段時日。
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空氣中的濕度,肉眼無法識別。
大多數人也已習慣這樣的潮濕天氣。
本來,我不覺得怎麼樣。
搬家後,身體愈來愈不適,看了中醫,結論是濕氣過重。
我們家背著蓄水池,蓄水池隔著一條橋是柔佛海峽,我們的客廳與臥室面向游泳池,樓下有噴水池,公寓對街的消閒村有一個大池塘。
什麼水都有了,想不發也難。
但是,就算發了財,可能也無福消受。
試想想,周遭的水汽所造成的濕氣,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就像每天浸泡在水中一樣,渾身不舒服。
廚房的瓶瓶罐罐常發霉,不管抹了多少次,很快的又發霉。
我差不多,也快發霉。
大家對Humidifier加濕機應該很熟悉,Dehumidifier除濕機,沒聽過吧。
市場上售賣的牌子屈指可數,因為需求量不多,存貨有限,我們甚至得預訂。
我的醫生。
儲水箱內的水管是用於排水作用,因為擺放除濕機的地方不靠近廁所,所以我們用儲水箱收集濕氣。
28顯示目前天氣溫度,71則是濕度。
在開啓除濕機後,一般濕度維持在70多度。
若是陰天或雨天,濕度會飆升至80至90多度。
最舒服的濕度是把窗戶和門關小,或者完全關閉,然後開冷氣機,濕度會減少至60多度。
大概過了6個小時後,除濕機所收集的濕氣,已轉換成水,4.5公升的水。
除濕機一天工作約12個小時,可收集兩桶4.5公升,相等於9公升的水。
除濕的範圍僅限在家裡,我當然不可能每天窩在家,外出時難免沾染濕氣。
只是盡可能把接觸濕氣的機會降至最低。
我們家的其他成員,對濕氣的反應都還好。
我是嚴重的,因為身體虛弱,濕氣容易侵入。
這幾天,身體抱恙, 瀕臨絕望。
多希望,除濕機能把我的病一併吸走,變成水,蒸發,永遠消失於空氣中。
謝謝我最愛的雙Q爸、小QE和妹妹。
以及排山倒海來自Facebook、Line、WhatsApp、SMS和電話的祝福-花姐、玫姐、芳姐、我弟、kath、外甥宇、旭、阿girl、好友詩、JK、冰、菁、JC、芬。
40年人生,不管一帆風順或跌到受傷,總是有人陪伴,分享分擔。
被你們疼惜著、關愛著,我究竟何德何能。
我的生命,因為有了你們才會如此精彩。
謝謝你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