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
遇見兩種極端的父母。
滿分300。
出自Foundation Class的同學,媽媽對她的180分已樂開了懷。
另一個考獲208分的女生,媽媽很欣慰她獲得比姐姐更高的分數。
同樣與我開心得快流眼淚的媽媽,她說他兒子拿236分。
取得258分,已經算高材生,爸爸竟然感嘆此分數比模擬考的得分差很多。
倘若能拿到261分,基本上已能選讀全新加坡最好的中學,媽媽卻說比她預想的最低分數265有差距,可能進不了那所每年招生只限制200名的直通車名校。
全校狀元270分,媽媽覺得很失望,達不到她的全國狀元要求。
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不是替你圓夢的工具。
我替這些小孩感到難過。
凡事,得視孩子的能力為重。
學術成績好,不代表人生一定成功。
我告訴小QE,我希望你能夠在自己喜歡的學校就讀,參加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享受無憂的4年中學生涯,把每一場考試做得最好,這樣就夠了。
我更在乎的,是你的笑容。
243分,已經很棒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我想到小時候,有一次因為三科考試我都沒有拿100分,分別拿99、98、99。
那天我在安親班哭的很大聲,因為我知道回家一定會挨打,媽媽總是少一分打一下,持續到國中二年級都是如此
我的國語(馬來西亞的國語是馬來語)從小學至中學,從未及格過。
爸爸每次在成績冊上簽名,看著冊子的紅字,總是微笑著搖搖頭。
媽媽也沒責備。
我不曉得是他們對我沒有要求,還是不願對我施與壓力。
他們的寬容,讓我渡過很快樂的童年。
天下父母心,可能媽媽愛妳的方式不一樣。
在嚴厲與慈母多敗兒之中,我仍在學習如何找到平衡。
為人母,的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