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離島半日游。
今天去氹仔和路環。
澳門郵政總局。
明天回家了,終於找到郵局啦,不然我們全部要吃panadol咯~
往路環島乘搭21A或26A,車程30分鐘,車資MOP6.40(約新幣1元)
黑沙灘。
位於路環島,沙灘寬約1公里,沙細而勻且呈黑色,是澳門最大的天然海濱浴場。岸邊林蔭密布,與黑沙灘相映成趣,成爲郊遊、划船、游泳的好去處。黑沙灘呈新月形伸展,沙灘附近又有澳門威斯汀度假酒店與一些主題餐廳營業,而走完整個沙灘約需半個小時。岸邊曾發掘出四千多年前的陶製容器,説明了澳門當時就有先民在活動。
來一張母女照吧,難得我媽那麽配合,一起卡娃伊捏~
黑沙灘有我們走過的足跡。
澳門,隨處可見這類植物。
它是假菩提樹哦~
路環市區。
原來,安德魯蛋塔店就在車站旁呀,上回到訪我怎麽沒察覺?
安德魯花園咖啡Lord Stow’s Cafe,坐落於安德魯餅店Lord Stow’s Bakery後方的小路旁。
安德魯是瑪嘉烈的前夫,安德魯餅店是澳門蛋塔的發祥店。
1990年4月18日,安德魯以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塔。
安德魯花園咖啡,除了支援餅店,也供應飲料、蛋糕、沙拉和三文治等美食。
安德魯雕像。
安德魯蛋塔,坦白說,嘗過之後是失望的。
沒有驚喜,味道一般。
與瑪嘉烈相比,不論是塔皮或蛋餡,我們一致認爲水準差太遠了。
我甚至覺得,根本無需特地驅車從澳門半島來此品嘗。
菩提禪院。
位於氹仔靠近小潭山東麓,是氹仔所有廟宇之中最大規模、最富麗堂皇的佛教勝地之一。釋智圓大師將菩提園改建為菩提禪院,依山勢構築數座古雅精致的殿宇,分別供奉不同的神靈。
菩提禪院的大雄寶殿内有一座銅鑄釋迦牟尼大佛是仿唐代的藝術品,連底部蓮座高5.4公尺,重約6噸,是澳門目前最大的佛像。
禪院内設有齋堂,最出名的是明火白粥,據聞要花5小時用木炭燒出來。此外,這裡的翡翠三寶、香椿豆腐和菩提園炒飯,都是強調不加味精的招牌菜式。
氹仔官也街。
這裡是澳門著名的手信街,以售賣傳統糕點馳名,當中有不少店鋪已營業數代。走進這條街,不時會被餅店裏飄溢出來的餅香味吸引,十八世紀遺留下的建築,狹小的官也街,有著其獨特的魅力。
官也街吃午餐,排骨飯和回鍋肉飯,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美味,辣椒多,胡椒粉更多,難以下嚥。
晃記餅家。
於1904年開業,始創人高晃,是現時晃記掌舵人的爺爺。這家餅店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式生意。晃記本身是賣唐餅起家的,最近30年才開始售賣老婆餅、肉切酥、雞仔餅和合桃酥等。此店的老婆餅,鹹甜味道均有提供,内餡冬瓜蓉香滑軟綿,從搓餅皮、製餡、焗餅,一律以人工操作,功夫多,時間長,但味道更佳。
因爲覺得它的包裝不夠華麗,老婆餅賣相糟糕,送禮怕被嫌棄,加上店員沒禮貌,動不動就罵人,所以我只買了一盒老婆餅和兩盒雞仔餅。
回新嘗過之後,超後悔耶~ 簡直是極品呀~
第一次吃到那麽好吃的老婆餅!肉切酥香脆!雞仔餅風味獨特!
花姐說,如果有下次,只買晃記,不買其他。
唉。。被罵,還打算再光顧。
他們真的有本事,難怪那麽拽。
晃記隔鄰有間買貓屎咖啡的cafe。
最近,看了一本小説,剛巧書中提到貓屎咖啡。
印尼森林中有一種野生的麝香貓,它專挑素質最好的咖啡豆吃,在消化的過程裏會把導致咖啡酸苦的蛋白質去除,排泄出來的咖啡豆芯在經過肛門腺的時候會沾上一種麝香味,用這種貓屎咖啡豆煮出來的咖啡,最純最清香。
莫義記大菜糕。
開業超過80年,現任店主是第三代傳人。爲了保持大菜糕爽滑而不膩的口感,店主堅持用真材實料新鮮製造,所以當水果缺貨或不夠新鮮,店主寧願減低製造數量,絕不將價就貨。而招牌芒果大菜糕,更是以新鮮的呂宋芒果製成。
招牌芒果與原味大菜糕。
大利來記咖啡室。
咖啡室有30多年歷史,店内的豬扒包每天只在下午3時出爐,而且限量發售。平日每天可賣300多個,假日更多達600個之多,成爲旅遊澳門必食之選。
遠近馳名的豬扒包,今天怎麽不做生意啊?
不~是~吧~
4年來一次澳門,難道要帶著遺憾回家?
大三巴有分店?我一定要找到你~
Ruins of St Paul’s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又稱爲聖保羅天主教堂遺跡。其實大三巴牌坊前身是聖保羅天主教堂,位於澳門大三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教堂創建於1580年,但在1595年、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教堂的第三次修建是由意大利籍耶穌會神父斯皮諾拉負責設計,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被譽爲立體聖經。可惜在1835年1月26日黃昏,教堂再次失火,更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最後只剩下貌似牌坊的前面的石壁和68個階梯。
我們遇見的路人甲、乙、丙、丁,攝影技術都糟透了,這是唯一較理想的相片。
哪吒廟。
坐落於大三巴牌坊右側,4.51公尺寬、8.4公尺深的廟宇,於1888年創建,1901年修建,更曾於1995年和2000年政府出資進行維修。相傳哪吒廟的出現是因爲當時澳門飽受瘟疫侵害,居民希望借著哪吒神來驅走瘟疫,但此擧當時遭受澳葡政府反對,居民只好用簡陋的方式自行興建、拜祭供奉,最後澳葡政府尊重居民意願,沒有將之拆毀。
兩次拜訪都撲空,你總是大門深鎖,注定與你無緣。
舊城牆遺址。
葡萄牙人在澳門興建城牆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及後由於中國的反對,由葡萄牙人所興建的城牆便不斷的過著拆和建的命運。而目前位於聖保祿教堂遺址左側的舊城牆遺址,據説建於1632年,由於年代久遠,目前遺址只留有長18.5公尺、高5.6公尺、寬1公尺多的部分牆体。當時澳門除了西部内港外,其餘東南北三面都建有城牆或砲台,經常用作抵禦外敵入侵。即使在葡國管治期間,澳門也曾多次遭受荷蘭船艦攻擊,力圖佔據這一貿易港口。
從舊城牆遺址旁的斜坡往下走右轉,就可看見大利來記豬扒包小食店。
大利來記豬扒包。
麵包凃上奶油,夾著煎熟的帶骨豬肉,好吃的秘訣在於豬肉必須口感鮮嫩且帶著肉汁,至於麵包則需酥而不硬。
說真的,少了實在的杯子和碗碟,食欲立刻銳減。
大三巴牌坊前吃豬扒包,感覺遠遠不及總店妙。
但是,也總比沒有來得好。
六記粥麵。
1945年營業,60年的老字號,以竹升麵聞名。老闆每晚親自打麵,自製竹升麵,並用草木灰自製天然鹼水,故麵身爽口。
這個經常出現在美食節目裏的畫面,大家應該有印象吧~
老闆用一根竹杆把麵糰壓得比紙還薄,製成雲吞皮和麵條。
蝦子撈麵。
由於麵粉、雞蛋、水份等用料配合得宜,麵質特別爽滑彈牙。
雲吞湯。
水蟹粥。
水蟹鮮甜味美,粥底軟綿細滑。
招牌菜~珍寶錦滷雲吞,炸至金黃香脆,是必嘗料理之一,可是我們都發熱氣了,謝絕一切炸食。
這次的澳門游,讓我發現一本好的旅遊書的重要性。
旅遊書教錯我的事:
1)六記粥麵的真正營業時間是傍晚6時30分至淩晨2時30分(旅遊書:清晨6時30分)慶幸碰到友善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正確的營業時間,我們才不至於白跑一趟。
2)菩提禪院的齋堂,只在周末和假日營業。(旅遊書沒列明這一點)
3)大利來記豬扒包,每逢周三休假。(旅遊書沒註明何時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