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期i周刊《影議館》楊麗玲
我究竟該怎樣去看這部電影。
投入嗎?卻無法無視歷史,情緒拉扯,掙扎矛盾中,只得疏離。宮崎駿說退不退的作品,異常現實,不再童話,熱愛飛行卻又厭惡戰爭的老人或許比我更無奈。
手繪之溫柔詩意從來無可替代,田園風景,樹葉飄蕩,山坡上的戀人,天空中的夢想,隨風而來,隨風而去,依舊美麗。
不同的是,不再魔幻。人,沒有飛起來,只能仰望天空,製造心目中完美的翱翔工具。
第一次,以真人故事為藍本,零式戰鬥機設計師堀越二郎的奮鬥歷程,配合作家堀晨雄與身患肺結核的女生的愛情。
我並不覺得反戰的動畫大師用“美”錯為“惡”招魂刻意掩蓋戰爭之殘酷。電影,傳遞的是日本人獨有的“一生懸命”的“職人”精神。對夢想極簡而純粹的偏執追求,幾乎身不由己,僅能如此,必須如此。
少年時,夢境中和意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連結,初次見面的草原,到了最後竟變成了“我以為這是地獄”,受詛咒的美夢,盡頭是悲劇。
縱使早有意識,選擇不會有不同。“有金字塔和沒有金字塔,你要選擇哪個?”
對美的追求,容不下一絲懷疑。“飛機不是戰爭工具,不是商品,是個美麗的夢想。”明知研發戰機是為軍方建造殺人武器,偏偏選擇執迷不悔。
未必毫無掙扎,選擇沈默著,專注向前,只想製造一架完美的飛機。
是極度自私的,罔顧的不僅千千萬萬毫不相干的生命,摯愛也是祭品。夾縫中執著,畢竟太孤單,宮崎駿鋪陳一段愛情,作品為夢想的支柱。
設計受挫之後,到了輕井澤,是避暑之地亦是避世之境,夢想暫時放下,談一場浪漫之戀。與少女地震邂逅,多年後重遇,病危時結合,“我愛你,由抓住帽子那刻開始”,“我愛你,由風把你送來那刻開始”,愛情背景中有神秘德國人快樂高歌著“這只會有一次,不會再來臨了,這大概只是,一場夢而已吧。。也許到明天就會消逝。”
幸福稍縱即逝,哀傷早有預言。讓患病摯愛陪伴身邊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奮力實踐純真飛行夢。
成功那一刻,妻子生命枯竭默默孤獨離世。
人,何其涼薄。代價,何其沈痛。
“這10年過得如何?有努力嗎?”卡普羅尼與二郎,最後夢中再見,問道。設計得如此壯麗的飛機,一架也沒有回來,他恍然與惻然。
“這就是你的夢嗎?”
沒有撫慰人心的神奇龍貓,宮崎駿世界不再溫馨。摧毀的飛機,破滅的時代,唯“美”是永恆,老導演是這樣想的吧。
夢中愛妻揮揮手,告別。好好活下去哦。
哀傷揮之不去,生命本相總是讓人唏噓心碎。
風仍在吹嗎?
是,風在吹。
你一定要活下去。。。。
關於動畫,還可以思索的。
電影作品,總是藏著導演的故事。
戰爭時期,宮崎駿的父親管理製造軍用機零件的工廠,而母親患肺結核長期住在療養院,為了讓父親能夠前去探望母親,他畫著飛機說故事,安撫兩個年幼的弟弟。
宮崎駿反戰,向來立場鮮明。“我們這代日本人,都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懷有複雜的情緒,而零式戰機是我們集體意識的象徵。”
《風起了》引起爭議,他的動機其實單純。
“我只想描繪忠於自我夢想,勇往直前的人物,夢想其實會使人走火入魔,且那份險惡也不能加以隱藏。憧憬過分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追求美好事物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有別與《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等童話故事,《風起了》講述的是歷史。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透過大銀幕觀賞宮崎駿的作品,畫工毋庸置疑,細膩之處令人讚嘆。
入場前,已知影片評價。
買票入場,純粹支持電影,向我敬愛的動畫大師,最後的畫作,致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G9Rq2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