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獨立製片人鄧寶翠成立的“夢林工作室”團隊,早前於書城舉辦了一場新謠分享會。
《我們唱著的歌》是新加坡第一部以新謠為主題的記錄片,這次的分享會是記錄片的重點拍攝場景。記錄片今年初開始湊拍,預計明年首季完成。
主辦單位希望大家回歸到沒有手機的80年代,不錄音、不錄像,並承諾會拍下全場大合照,放上官網分享。
午後2時,人潮不多。
不少歌迷有備而來,草席“霸位”,攜眷出席。
簡單的舞台,回歸那個樸實的年代。
我在食閣吃了一盤雞飯,20分鐘後,重回現場看見的景像,震憾。
完全無容身之地。
水泄不通,多處走道被堵住。
站在舞台上方二樓處。
只有這裡尚有空隙,容得下我半個身軀,還好獨身而來。
在場約有2,000多人,主辦方不時手舉“禁止攝影”的告示牌,但允許以手機或相機拍照。
3時,天不作美飄了一場雨。
工作人員立馬搶救音響器材。
敬業的攝影師穿上雨衣後,繼續堅守崗位。
主持人之一的黃文鴻上台宣布因為下雨,分享會將延後一些時間。
大家繼續撐傘靜候,無人離場,令人感動。
15分鐘後,奇蹟出現,雨勢減弱,全場歡呼。
首先冒雨出場的是梁文福、劉瑞政和王邦吉,三人的《細水長流》為分享會暖場。
接著,潘盈、顏黎明、洪劭軒、陳志群、主持人兼歌手許南盛,以及特地從英國回新共襄盛舉《最後一首歌》的原唱者梁愫珊陸續登場。
《麻雀銜竹枝》、《夜的眩暈》、《讓夜輕輕落下》、《我們這一班》。。一首緊接著一首好歌,不少人高歌齊唱。
壓軸出場的黎沸揮和巫啓賢,兩者的互動,把節目推向高潮。
《邂逅》、《星空下》、《晨的腳縱》、《那一段日子》。。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巫啓賢如此單純,沒有商業味的演唱。
前陣子,看到一篇前新謠歌手的文章,他在觀賞天后演唱會後感慨的道出,以前的歌手唱歌,現在他們不唱了,他們在表演著歌唱。
節目尾聲,所有新謠歌手齊聚當年的舞台,面對著當時仍是莘莘學子,如今已榮升為父母級的同一批臉孔,唱著同樣的歌,一起緬懷年少歲月。
分享會趕在書城翻新前,留下與當年一模一樣的壯觀場面。
30年前,我來不及參與。
30年後,我成了紀錄片中芸芸眾生的一份子。
新謠-新加坡年輕人自創的歌謠。
80年代華文底藴好的年輕人,留下許多詞曲優美,寫滿友情、青澀、對未來懷抱期許和憧憬的歌。
試問,現代青年,留給未來什麼?
新謠,大家的集體回憶。
那個年代,已經走遠,但我們還在堅守著這份對新謠的執著。
現在是,以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