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期i周刊「影議館」楊麗玲
我們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一點也不複雜,通俗易懂,情懷單純,有娛樂性有heart有感覺,是大家都有共鳴曾經活過的記憶。
如果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臭男生的成長記憶,《我的少女時代》就是女生們曾經擁有的懵懂青春。每個男生的人生中都有個“沈佳宜”,每個女生心底或許也牽念著一個“徐太宇”。
電影裡,確實沒有任何情節是超越典型的,甚至時而非常偶像劇。但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不自禁地自我投射投入情緒
開場已有共鳴。
人人都是林真心。
做著不怎麼樣的工作,死抓著不怎麼樣的愛情,不再幻想,膽小了,妥協了,變成了自己討厭的大人,只能回到家無力地翻著畢業紀念冊,在心底自言自語:
“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懷念著回不去的年少歲月,想起曾經勇敢站起來高聲對大人抗議:“沒有人可以定義我們,只有我們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的自己。。
那些年,世界還是黑白分明的。是會“撲街”毫不起眼的老土少女,和全校女生一起暗戀籃球校隊一起羨慕漂亮的玉女型質優生,從小就懷疑自己不是爸媽親生的,平凡人生面對的難題是要選擇鐵板麵還是蘿蔔糕。
最大的夢想,是跟偶像見面,哈,70後與80後都會明白那時自己很認真別人覺得很無聊的情緒。有些人愛金城武有人喜歡郭富城,你的選擇終究是劉德華,雖然劉德華終究是別人的,但當時的你可能以為他永遠不會結婚。
90年代的時代符號處處,到麥當勞念書,沒讀書或許是去溜冰,收音機傳來的是蘇有朋休學的大新聞,最討厭收到要你抄N次不然會很倒霉的幸運信chain letter,誰不會哼唱幾句草蜢《失戀陣線聯盟》?電影看的是《街頭學校霸王》和《家有喜事》,噢,還有《西遊記之仙履奇緣》。
有人說《我》裡的林真心與徐太宇的愛情,就是脫胎自《西》裡至尊寶與紫仙子的故事。
暗戀的是品學兼優的男神歐陽非凡,卻惹上學校裡的老大徐太宇。原本以為各自心有所屬,卻漸生情愫,只能借口為對方追到夢中情人,在身邊暗自守護。到最後確認了心意,卻只能無奈錯過。
沒有宋芸樺與王大陸,成就不了林真心與徐太宇。
女生,面對愛情不坦率--說沒關係,就是有關係;說我沒事,就是有事。
宋芸樺把少女心事詮釋得很可愛,演出意外地放,入圍金馬獎,不會有人有異議。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命運,王大陸就是屬於徐太宇的。頭上塗著油油的gel,黑黑地痞痞地,笑起來卻很稚氣,感情深藏,很man的義氣男,表面壞男生實則很純情的徐太宇,大概會迷倒萬千少女熟女。
調皮男生愛人的方式,就是使喚她欺負她,對她很壞只是為了想跟她靠近一點,擺出吊兒郎當,漫不經心的模樣其實對什麼都很認真。
還搞不清楚什麼是愛的校園初戀,真是美好。大家都愛得單純,善良地覺得只要對方幸福就好了。
“以後叫劉德華唱給妳聽。”以為無心的玩笑話其實是一生的承諾。
《我》選擇以童話終結。畢竟大家看電影,總想要得到一些安慰一點希望。
所以,結局注定非常偶像劇。
但人生真相是:追了劉德華一輩子的我們不可能會有機會在公園隨機遇上他還可以一起自拍:心裡掛著的那個人多年以後長成言承旭的機率等於零,而且就算他是言承旭,你和他大概也只會是擦肩而過。
其實無所謂。
記住那段無緣的初戀,其實是在提醒自己:要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
回望過去,與已逝的青春來一次和解,重新審視現在的自己,是不是在不在乎你的地方浪費著自己的人生。
你大概在那一刻會想起某些人,然後默默在心底對他或她說: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青春裡。”
同樣是大家的集體回憶,可是電影在本地並沒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轟動。
原因除了無宣傳,我覺得電影少了一首扣人心弦的主題曲。
《小幸福》聽了N遍,仍遠遠不及《那些年》震撼。
每個校園總會有許多再平凡不過,甚至長得有點抱歉,像林真心那樣襯托校花的綠葉。
這樣的角色,何嘗不是你我的曾經。
沒穿校服翹課,沒穿校服喝啤酒,長大以後一定會後悔。
我的初戀,現在成了孩子的爸。
我遺憾沒能更早認識他,那麼現在就不會有沒穿校服談一場戀愛的後悔。
林真心,徐太宇。
她喜歡他,他喜歡她,卻彼此將心意深藏。
一場原本該發生的戀愛,無疾而終。
最感動的,是當歐陽非凡向林真心一一道出徐太宇為她默默付出的一切。
守護,其實是另一種愛的方式。
宋芸樺自然不做作,我最怕演員演得太用力。
王大陸熬了7年,終於出頭。
好演員,好作品,造就一部好電影。
雖然,我抗拒扮年輕和強裝成熟。
但確實很難將宋芸樺與陳喬恩、王大陸與言承旭,兩組人,假想成兩個人。
無可否認,這樣的安排,影響我看電影的連貫與感動度,尤其是最後一幕。
回到現實,想做回自己的林真心說:”不在不在乎自己的地方浪費自己的人生“。
的確,只要秉持著這個心念,相信每個人終究能收穫完美愛情,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