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雨雪/晴
清晨又下起雨雪。
聽說明天會下大雪,故宮被白雪覆蓋會是很美的景像,於是我們把今天的故宮遊與明日的頤和園對調。
頤和園入門票淡季RMB20
「頤和園」中國最後一座皇家園林,是皇室避暑的超級園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後,把江南美景移植到這裡,作為壽禮獻給母親。
頤和園始建於1764年,原名清漪園。
清漪園於1860年被燒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了3000萬兩白銀重建清漪園,並從此改名為頤和園,在這筆巨款中 包括了北洋水師所需的大量軍費,導致在後來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因缺少大量軍需而慘敗。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頤和園遭到侵略者的 洗劫和嚴重破壞,至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
北宮門入口處。
「頤和園」有5個門,東宮門是正門,遊人最多;北宮門離地鐵站最近;南如意門和西北角北門最清靜。
「蘇州街」。
從北宮門往裡走,第一個景點就是蘇州街,這是一個模仿江南水鎮建造起來的買賣街。
蘇州街於1990年在遺址上重建,全長三百米,一水兩街,設有六十多處鋪面,以前是給皇太后解悶的地方,老闆、伙計、甚至公差均由宮女和太監扮演,交易是假,貨品是真,現在倒有可能反過來了。
園中園-蘇州街入門票:RMB10
或許因為時間尚早,遊客不多,享受難得的寧靜。
上午約10時,妹妹又餓了。
香腸RMB15,我若定居北京,會考慮賣香腸。
熱呼呼的香腸,不但能充飢,也能暖胃。
踏出酒店大門就一直喊累的妹妹,吃完香腸馬上精神百倍。
山多,樓梯多。
石階更多。
佩服也同情古人日日穿梭平地與高山之間。
天冷,不斷的找地方躲起來取暖,根本沒心情賞風景。
如今回首,一景一物似乎都在向人們訴說著它所經歷的風霜。
「智慧海」。
智慧海是北京頤和園萬壽山頂最高處的一座宗教建築,是八國聯軍洗劫後少數幸存的建築。
殿前有琉璃牌坊一座,整座建築色彩鮮豔,富麗堂皇。
殿內有清乾隆時所造的高大觀音座像。
牌坊和無樑殿前後的石額依次題寫為眾香界、抵樹林、智慧海、吉祥雲,構成佛家的一首三言偈語。
園中園-佛香閣RMB10
北京所到之處,似乎處處講門票,付了入門票,進入園內,裡頭景點往往得額外單獨收費。
此外,地圖也需付費購買。
什麼都講錢,現實的城市。
「佛香閣」前照全家福。
相機三腳架不聽使喚,千里迢迢把它帶到這裡竟然壞了。
拜託路人甲幫忙。
沒有三腳架,接下來4天怎麼辦?
「佛香閣」是慈禧重建頤和園時花費最大的工程,這是一座全木結構的佛塔。
「佛香閣」供奉一尊千手觀音,鑄成於明萬歷二年(1574年)本名“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像“。銅胎鎏金,高5米,頭面分四層,每層三面,共十二面,二十四臂,下蹬九層有999個花瓣的蓮花寶座,法相莊嚴,鑄造精美,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佛香閣」是頤和園最重要的建築之一,矗立於萬壽山山巔,近可俯瞰萬壽山建築群和昆明湖水景,遠可觀玉泉山、香山,風光無限。
若想完全在「頤和園」轉一圈,沒有幾小時功夫和強大的腳力絕對不行。
我們走到最不能錯過的「佛香閣」後便離開。
北京歷史古蹟多,兄妹倆年級小似懂非懂。
我期望待他們成年,再度重游。
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
首次搭北京地鐵。
地鐵2號線「鼓樓大街」站。
北京冬季日短夜長,下午4時左右溫度驟降,開始天黑,早出早歸是明智之舉。
天氣突變,是晴,是雨,還是雪,難以捉摸。
這趟旅行,每日的行程安排,完全視天氣以及小孩的身體狀況而更動。
所以,在交通方面就成了最大挑戰。
從「鼓樓大街」站去鐘鼓樓,怎麼去?我沒有答案。
只能大概理出一個方向,碰運氣朝那走去。
走在舊鼓樓大街的路上,途徑一家小食店。
從小食店的窗戶往裡頭一探究竟,店員在製作煎餅,好像很好吃的樣子。
餓了,鐘鼓樓還不曉得在何方,先填飽肚子再說。
煎餅RMB6
羊肉湯RMB16
喝進肚裡暖暖的,又有力氣繼續往前探險了。
月福?福月?與麥當勞有關係嗎?
中國風麥當勞。
公廁。
其實,北京大部份的公廁都很乾淨,不似從前人們說的沒有廁門的茅廁。
「鐘樓」。
位於「鼓樓」以北120余米處,此處原為元大都大天壽萬寧寺的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鼓樓」一起重建,逐奠定了今日鐘、鼓北南對立的格局。
「鐘樓」通高47.95米,地層為磚石結構,四面均有券門,內砌石階可通往二層。「鐘樓」正中立有八角形鐘架,上懸一口明永樂年間的銅製大鐘,這是現存體積最大、份量最重的銅鐘,目前此鐘已移至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收藏。
「鼓樓」。
「鼓樓」位於地安門外大街北端,通高46.7米,磚砌台基高4米,為三層建築,其中最高一層為暗層。「鼓樓」地層為磚石結構,前後各三道、左右各一道券門,東北角開有角門,內砌石階可通上下。
「鼓樓」自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始建後,三毀四建。清代時設主更鼓1面、群鼓24面報時,現只遺存一面殘破的主更樓。
鐘鼓樓是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
清代原規定鐘樓晝夜報時,乾隆後改為只報夜裡兩個更時,而且由兩個更夫分別登鐘樓、鼓樓,先擊鼓,後敲鐘。其計時方式按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來計算,每更為一時辰,既現在的兩小時,19點為定更,21點為二更,23點為三更,1點為四更,3點為五更,5點為亮更,鐘鼓樓每到定更先擊鼓,後敲鐘,提醒人們進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以免影響睡眠。到了亮更則先擊鼓,後敲鐘,表示該起床了,擊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與擊鼓相同。
如今的鐘鼓樓雖已失去司時的作用,但每到年節,依然能聽到渾厚有力的鐘鼓聲,成為京城著名的一景。
「姚記炒肝」。
美國副總統拜登曾光顧過。
座無虛席,令我更迫不及待想嘗其滋味。
豆干、滷煮、包子和炒肝。
炒肝是一種極為古老的小吃,一般認為是前門鮮魚口胡同的會仙居所創,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
炒肝以豬肝、肥腸為主要原料,豬肝約佔1/3。將肥腸焯爛熟,熬好口蘑湯,製作蒜醬,豬肝炒過勾芡,輔以蔥花、薑末等作料。
“炒肝”名為炒肝,其實是熬煮出來的。
旅遊書評價,“炒肝味濃不膩,蒜香混合著內臟的香氣,讓愛著欲罷不能,惡者聞之掩鼻”。
我們屬後者。
從鼓樓沿地安門外大街向南行,拐入小店林立的「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
原稱鼓樓斜街,是位於前海東北的一條長232米的小巷,因為清代曾是煙袋鋪子的集中地,故此得名。
另一個說法是這條街形狀好似煙袋鍋,才被稱為「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現在有很多精品特色小店以及各具風情的咖啡屋和酒吧落戶於此,逐漸成為一條京味兒民俗文化突出的商業旅遊特色街。
「一朵一果」。
一家專賣名信片的小店。
名信片林林總總。
除了名信片,店內也售賣筆記本。
「一朵一果」最大的賣點是他們提供慢遞服務。
等候被送出的祝福,安靜的,守候著。
「烤肉季」。
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始創自通州回民季德彩在荷花市場擺的攤位,故稱「烤肉季」。
「烤肉季」主要經營北京烤肉和清真炒菜。
烤羊肉有老、嫩、焦、糊、甜、鹹、辣等口味。
老舍、郭沫若、梅蘭芳、末代皇帝溥儀胞弟溥傑等名人均曾是常客。
店前長人龍,想試一口,可是煎餅和炒肝還未消化,吃不下。
美食太多,胃太小,遺憾。
冰糖葫蘆。
裹糖山楂串兒,酸酸甜甜。
妹妹沒吃過,戰戰兢兢不敢嘗試的樣子超滑稽。
結果,咬一口欲罷不能。
「銀錠橋」。
位於什刹海的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是什刹海的中心,也是游什刹海必訪的景點。
“銀錠觀山”是什刹海的重要景觀之一。
這裡連接著前海北沿,後海南沿,後海北沿以及煙袋斜街,也是什刹海風景區的交通要道。
「銀錠橋」是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憑欄西眺可遠望西山美景,被譽為城中看西山的第一絕勝處。
1989年8月被西城區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什刹海」由前海、後海、西海組成,一水相連,波光碧影,古韻幽雅。由於位於中南海及北海之北,所以又被稱為“後三海”,其中,西海也被叫做積水潭。
「什刹海」是北京唯一一處集自風光、人文歷史、市井文化、傳統民俗於一身的旅遊勝地,也是古都北京一處沒有圍牆的公園。
這裡胡同很多,是北京胡同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什刹海」地區名人故居眾多而且保存尚好,也是探訪故居的好去處。
「什刹海」的前海北沿和後海兩側是著名的什刹海酒吧街所在地,這裡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北京城裡的海原是面積有限的人工湖泊,為什麼這些水域會被稱為“海”呢?
據說,這稱呼來自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他們看慣了延綿的大山和廣闊的草原,唯有大面積的水域比較稀罕,遇見這樣的地方,往往冠以“海”,表達欣喜鍾愛之意。所以,譽為“海”之稱無所謂大小,表達的是一種心情。
始創於1883年,爆肚百年來做得一絲不苟,食客絡繹不絕,日賣爆肚100斤。
爆肚分為芫爆、油爆、湯爆,爆肚張採用的是湯爆。使用新鮮牛羊肚,羊肚分肚仁、肚領、肚散丹、肚葫蘆、肚蘑菇、肚板等;牛肚分牛百葉、肚仁、肚領。每個部位爆的時間不同,要掌握得好才能做到爽口脆嫩,蘸上作料更香濃美味。
離開北京前,無論如何一定要嘗嘗爆肚。
「護國寺小吃」。
從「銀錠橋」徒步到「護國寺小吃」大概20分鐘距離。
「護國寺小吃」是由原來護國寺廟會的小吃攤鋪發展而來。
這裡匯集80多款老北京清真小吃,風味正宗。
糖花卷、焦圈、奶油炸糕、麵茶等,十元八元就能吃一餐。
不知道是天氣太冷,抑或我們不懂得欣賞,小吃又冷又硬,不合我們的胃口。
離開小吃店,時間已接近6時。
昨天搭82號從鳥巢回酒店途徑「護國寺小吃」外的地安門外大街,有了昨晚的經驗,我們已曉得如何回酒店。
因為上當被騙才認識82號,因為這些經歷才有了82號的延續。
倘若沒有那些不愉快,沒有82號,今天搭計程車回酒店可能會被司機敲詐,或遭遇更多事件。
凡是總有好的一面,我樂觀的這麼認為。
回到酒店,雙Q爸到王府井的「中國照相館」買三腳架,順便打包炸醬麵。
炸醬麵是北京人的主食之一,也是全國聞名的麵食之一。北方麵食講究筋道,不注重麵湯,炸醬麵也是如此。其制作方法很簡單,將白水煮好的麵條盛於大腕內,再將肉醬,辣椒醬,多種蔬菜絲等拌於麵中既成。
提到炸醬麵,我忙著叫雙Q爸處理酒店客房馬桶阻塞的問題,忘了拍照就把炸醬麵吃了。
第三天,吃完炸醬麵,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