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我在北緯35° • 040617 京都/奈良

京都,位於日本關西地區,與大阪、神戶同為關西主要城市,合稱為「京阪神」。

這座城市曾作為日本的首都將近1,200年,歷史古蹟、文化資產之豐富不在話下,也是外國觀光客最鍾愛的日本城市。

京都重要歷史事件:

1964年,新幹線通車。

1981年,京都開通地下鐵。

1994年,京都慶祝平安京遷都1,200年,有17處的社寺登上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

1997年,世界各國為防止地球的溫室效應繼續擴大,簽訂了京都協議書。同一年,有著冷科技外型、高達11層樓的JR京都車站落成。

京都經過千年的歷史洗滌,如今已蛻變成一個充滿文化古意與現代繁華的城市。

今天,參加當地的「京都/奈良」一日遊。

行程包括:

  • 元離宮二條城
  • 金閣寺
  • 京都御所
  • 東大寺
  • 春日大社

照片中的日籍小姐,英語說得非常流利,她就是我們的京都導遊。

第一站,前往二條城。

元離宮二條城Nijō Castle にじょうじょう

其面積大約為東京巨蛋的6倍大。

二條城原是為了德川家康所興建,便於他來京都時,有住宿的地方。從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之後,二條城便成為歷代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館。幕府末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條城舉行「大政奉還」的儀式,代表將統治權交還給天皇。

造訪二條城,除了可以感受德川政權當年在京都的威勢,城中也有知名造庭師小崛遠洲所打造的庭院,而春天的二條城也是賞櫻名所。

二條城外城設東大手門、北大手門、南門及西門,公眾唯一入城口:東大手門設售票處,並可見保存良好的倒梯形橹門及武士窗,早年不少古裝日劇喜將它擬作江戶城大手門拍攝。

其他各門逸事:

南門(渡橋已拆)專為大正天皇「御大典」(即位式及大嘗祭)新開的大門。

西門(渡橋已拆)一城後門,相傳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在倒幕軍攻入前,從西門逃至大阪城。

二條城的城池石牆內外各有一圈護城河,城池內的二之丸御殿(國寶)是江戶時代武家風書院造的代表建築。

東大手門

相當於二條城的正門,現存的門被認為修建於1662年左右。據說當初修建城池時,就像現在這樣是門(帶箭樓的兩層建築),但在寬永年間天皇二條城行幸時,為了不從2樓下看天皇而改建成了一重門。

唐門

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也是最高級別。屋頂的前後方有堂破風(類似唐代抱廈結構)。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柏樹皮。門上有四根柱子,鮮豔的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雕刻獅子據說是為了守護御殿。2013年經過修復重現了當時的輝煌身姿。

二之丸御殿 二の丸御殿

由東南向西北呈雁形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為江戶時代初期(1603-1867年)完成的書院建築風格。作為城內唯一保留至今的御殿建築並被指定為國寶。

殿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等代表德川家威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之花的狩野派繪畫作品(複製)。

二之丸御殿最獨特之處是「鶯聲走廊」。其作用是為了把走廊受墜力均衡散佈,也有說法為防敵人無聲潛藏,建築者在二之御殿(除白、黑書院外),用稱為目かすがい的一種勾釘隔起表地板及裏地板,透過輕微上下擺動卸力,另因釘子摩擦音像鳥鳴,這種走廊也被名為鶯張り廊下(鶯聲走廊),它屬高級傳統建築技術,京都東山知恩院也有同類走廊。

訪客需脫鞋才能入殿,並得依殿內既定參觀路線前進,不得進入封閉區,同時為了保護國寶,有形文化財御殿內禁止攝影。

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元離宮二條城是一座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以及日本歷史變遷的城池。

下一站,金閣寺。

金閣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造訪當日人潮洶湧,絕大部份是參與學習之旅的道地學生。

人山人海,想拍一張別無他人的全家福還真有難度。

金閣 · 鹿苑寺The Golden Pavilion · Rokuon-Ji Temple ろくおんじ

建於1397年,原本是室町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山莊,他以金閣為中心,佈建庭院和建築,建構出一方極樂淨土,而他逝世後,這裡就成為禪寺,並命名為「鹿苑寺」。但因為這棟樓閣牆上貼滿金箔,故又被稱為「金閣寺」。

舍利殿(金閣)Kinkaku / The Golden Pavilion

這座寺院以供奉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舍利殿“金閣”而聞名於世。

金閣分為三層,二層和三層是在外部塗漆後再貼上純金金箔裝飾。

閃耀著金色光芒的金閣,內部是供奉釋迦牟尼舍利子的舍利殿,1樓的法水院室採用平安時代貴族住宅的建築形式,2樓的潮音洞是以武士住家的形式建造,3樓則是中國風格的佛殿,屋頂上還以中國的聖鳥鳳凰為裝飾,而這3種風格運用調合,也造就出室町時代的代表性建築。至於東邊的夕佳亭,是江戶時代的茶道家金森宗和所建,用來作為茶室。

不動堂Fudo-do

據說,不動堂的主佛石不動明王是由弘法大師製作,非常靈驗。因此,作為秘佛受到人們的信仰。每年2月3日和8月16日都舉辦開屏法事。

紀念品與御守販賣處。

金閣寺的入門票猶如一張護身符,兒童票印有“學業成就”四字。

京都御所Kyoto Imperial Palace きょうとごしょ

京都御所是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的居所(日本古稱內裏),自桓武天皇從奈良的平城京經長岡京(京都府),於延歷13年(794年)遷都至平安京開始,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歷代天皇皆居住於此。

在明治2年(1869年)遷都東京前,約500年間,這裡一直都是天皇的居所。這期間曾多次遭遇火災,每次都進行重建,安政2年(1855年)成為現在的京都御所。

御所內有歷代天皇登基用的「紫殿」、天皇用的生活起居空間「清涼殿」,還有宜陽殿、小御所、御常御殿等。

御車寄 おくるまよせ

御車寄是公卿等高等級貴族在舉行儀式或謁見天皇時所使用的玄關,通過走廊與諸大夫之間、清涼殿,小御所等相連。

諸大夫之間 諸大夫の間

諸大夫之間是朝臣與將軍家的使者在謁見天皇前的等候室。房間是根據身份高低來使用,依照隔扇拉門上的圖畫分別叫做“虎之間”、“鶴之間”、“櫻之間”,面向建築物最右側為虎之間,為身份最尊貴的人使用。

建禮門

承明門 しょうめいもん

穿過承明門,即可看見「紫殿」。

殿Shishinden Palace ししんでん/ししいでん

京都御所中最高規格的正殿,在這裡舉行即位大禮等重要典禮。

此建築是安政2年(1855年)按平安時代的建築樣式而建的能舉行傳統典禮的建築,也是慶應4年(1868年)發表“五條御誓文”的舞台。

明治(1868年)、大正(1915年)和昭和(1928年)三代天皇的即位大典均在「紫殿」舉行。

御池庭

御池庭是以大池塘為中心的回游式庭院。右面建有“櫸橋”。

走到這裡,已遊完所有京都景點,午餐後將啟程往奈良。

Kyoto Handcraft Center

午餐用餐地。

自助午餐。

我們的旅費包含午餐,看了價目表還真有點意外。

西日料理。

在日本用餐,不管料理好不好吃,白米飯都有一定品質。

大家都餓了,一桌飯菜,最後全部吃個精光。

奈良Nara

奈良市位於日本中部、奈良縣北端,在1898年2月1日設市,是奈良縣政府所在地和奈良縣最大城市。

若說京都是「古都」,奈良就是「古都中的古都」,西元八世紀,早在京都成為日本的首都之前,從西元710年到784年,日本的首都在奈良,稱為平城京,之後曾經短暫十年遷都到長岡京,到了794年,才正式揭開了「平安京」的時代。

奈良在古代歷史中被視為「日本的故鄉」,2010年奈良縣還舉辦了以平城宮跡為主要展場的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慶典。

奈良公園Nara Park

奈良公園是造訪奈良最具代表性的起點,總面積達660公頃的自然公園,境內有上千隻鹿群奇景,大片綠地同時也連結了多處古寺名剎,其中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更名列世界遺產。

目前,奈良公園大約有1,100多頭鹿,均受到國家的保護,牠們的主食以草及嫩芽為主,觀光客只能餵食鹿煎餅。

因糧足及安全環境,奈良鹿壽命平均較長,雄鹿12至16歲,雌鹿20至25歲。

奈良鹿一點都不怕人類,但鹿始終是動物,也有野性。公園四周有告示牌,提醒遊客5月至7月是鹿的懷胎期,雌鹿情緒會比較反覆,不好惹。9月至11月則是雄鹿的發情期,會為爭奪雌性芳心而互相打鬥,亦不好惹,需謹記。

東大寺Tōdai-ji とうだいじ

世界遺產東大寺市縣內首屈一指的大寺院,除了高達15米的奈良大佛,東大寺在建築、雕刻、藝術文物方面都在日本美術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南大門(大華嚴寺)

因屬華嚴宗,東大寺別稱大華嚴寺。

南大門以五間三戶二重門,懸山頂及本瓦葺構造,高25.4米、寬29米,被譽為「日本最大山門」及「日本三大山門」(其餘為法隆寺及東照宮)。

屬東大寺總山門,於平安時代被摧毀,今見大門乃鎌倉時代的修復。

南大門內置一對仁王及犬,仁王像以左「」、右「阿」,兩像且以對望形式放置,而一對犬也全屬「開口」形式,異於他寺。

經過東大寺中門,前面即可看見大佛殿。

大佛殿(東大寺金堂)(國寶)Great Buddha Hall

寬57.01米、高48.74米、深50.48米的世界最大木造建築。

大佛殿即放置本尊的「金堂」,因大佛之享譽,人稱「大佛殿」居多,奈良時代萬人出席的大佛開光盛會即在此舉行。

每年8月7日的淨身日堪稱世界奇觀,當天的除塵活動從上午7點開始,總共動員近200人為大佛除塵,民眾可以早點排隊進入參觀,看看僧侶們用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蘭上上下下為大佛淨身,據說清除下來的灰塵多達數十桶,讓人大開眼界。

殿前的「金銅八角燈籠」乃創寺遺物,屬日本最古最大之金銅八角燈籠。

八面菱格透雕之燈籠板,分別間隔刻上各四塊唐獅子(麒麟)及菩薩浮雕,而四面腳踏蓮花的菩薩,則以奏起橫笛、直笛、笙及銅鈸形相雕刻,當地人稱之為「音聲菩薩」。

盧舍那大佛(本尊)(國寶)Virocana Buddha

「盧舍那佛」的意思是“光明遍照之佛”。《華嚴經》裏解釋為佛光普照世界的佛。

大佛因是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塑而廣受矚目,鑄像歷時12年(到開眼法會歷時7年),鑄像的理由是願世人都能彼此體諒愛護,下一代的孩子們散發出生命的光彩。

當時的鑄像者為聖武天皇,參與鑄像的相關人數前後多達260萬人。

大佛高度14.98米(創建當時超過16米)、頭部5.33米、目長1.02米、耳長2.54米、台座高3.05米,重量估計為380噸。

關於大佛的特徵:

  • 螺髮:數目為966個,直徑18公分(創建當時),右旋呈螺紋狀的卷髮,據說光是製作螺髮就要耗時一年半。
  • 肉髻:突出隆起的部份是智慧之瘤,這是與常人不同的開悟者象徵。
  • 白毫:乾淨柔軟的白毛呈圓形,是慈光的象徵。
  • 手指:兩手中指長度各不相同,代表宇宙智慧的左手約1.5米,代表慈悲的右手約1米。
  • 蓮花座:大佛端坐的蓮花部份,此蓮花座有一部份是創建當時的雕刻,朝上的每一枚花瓣上都雕刻華藏世界圖,整個蓮花座代表著大宇宙。

因戰爭遭受破壞的大佛至今已歷經多次整修,現在的頭部是江戶時代鑄造的。

虛空藏菩薩

大佛銅像兩旁有兩尊菩薩像,即虛空藏菩薩與如意輪觀音。與大佛不同,兩尊菩薩像為木造,於江戶時代製成。

「虛空藏」解「虛懷大宇宙智慧及慈悲」,菩薩衣裝較釋迦華麗,東大寺的虛空藏菩薩跟大佛一樣同結「施無畏·與願印」,日本信眾認為對之在百日間,進行百萬遍修行唸唱,可增強記憶力及積德。

如意輪觀音

觀音一手持如意寶珠,像片能生世間與出成間的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一手持金輪,象徵能轉動無上妙法以度眾生,為密教如意輪法的本尊。

在六觀音或七觀音之中,都有此尊,於六道中是度化天界眾生的觀音。

殿內四角各置四大天王像:廣目天、多聞天、持國天及增長天。

其中持國天與增長天因損毀,拆卸在一旁展示。

廣目天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

「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維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

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龍或是蛇,表世間多變之意,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

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以龍王、富單那等為廣目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多聞天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lsravana,藏名:Rnam-thos-kyi-bu/Jambhala。

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

住須彌山黃金,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握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有兩意(1)傘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污染(2)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

也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蘆洲,以夜叉與羅殺為多聞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天王像旁的長長人龍,皆為“鼻孔”而來。

東大寺的木造結構建築,需很大的柱子才能支撐,所以寺內柱子一般要三個成人才能環抱。

智慧洞

大佛殿內,位於大佛左後方的其中一根支柱(直徑約1.2米),稱為「智慧洞」。

大柱挖開30公分 x 37公分的小洞,以前曾被當作「厄除」祈福,因小洞類近盧舍那大佛像的鼻孔尺寸,後被民眾託付為「大佛鼻孔」。

據說,讓小孩穿過”鼻孔“可智慧增長,作無病息災祈福。

我也想息災祈福,但怕被卡在洞裏,爬不出來,淪為笑柄。

紀念品售賣區。

相輪Sōrin そうりん

相輪就是放在三重塔、五重塔最上方,朝向天空突出的金屬部件。

奈良公園餵小鹿,幾乎是所有遊客都會做的事。

一份鹿煎餅¥150,在奈良公園內的各大景點都買得到,在這些景區可見流動攤販推車販賣圓形薄片狀的鹿煎餅,收益補貼近年赤字連連的奈良鹿愛護會。購買鹿煎餅餵飼,也算是支持當地愛鹿者的行動表現。

保護會針對鹿腸胃及口味,用米糠及穀類製成鹿煎餅。煎餅成份天然,不加砂糖及刺激物,味道像無味麥餅,是最佳的鹿點心,人吃亦無害。保護會考慮鹿群連煎餅包裝紙以併吃,因此紙條也屬不傷害鹿的消化系統的特製版。

任何人只要手上有點心,小鹿就會鹿擁而至,把你團團包圍。

一般心急的鹿會圍堵飼餵者,甚至用頭輕碰飼餵者,引人注意,但不會作出攻擊。

當地人說餵畢後雙手攤開,是為向鹿表示“沒有鹿餅”的訊息,鹿群自會另覓他食。鹿群可憑嗅覺,感應飼餵者是否將鹿餅私藏,就算雙手攤開,也難逃鹿眼。

除鹿餅以外,勿向鹿亂飼菓子甜食或便當米飯等添加調味料食物,以免鹿食下中毒。盡量不要把鹿餅以外的水果及零食曝光(如放在透明塑料袋內),避免誤誘一小撮餓鹿搶食。

有吃必有拉。。

在公園散步幸運的話可以撿到鹿角,但要注意腳下路群的排泄物。

根據愛護會2008年統計,奈良鹿約1,128頭,雄性23%、雌性62%、小鹿15%,它們屬野生動物,愛護會只負責維護公園環境。奈良鹿均可自由覓食棲息,維持原來生態,但因常接觸遊客及受飼,個性較一般野鹿溫馴,故成為奈良觀光事業代言人。

另外,傳統奈良神道教視鹿為「神的使者」,備受保護,當地人稱它們為「國之天然紀念物」。

春日大社Kasuga Taisha Shrine かすがたいしゃ

位於春日山腳,被原始林環繞。除了本社,還有61座附屬神社。也有可祈求良緣及保佑婚姻生活圓滿的神社。

世界遺產春日大社拜的是自然神,因此不立神像。鹿是神的使者,也是古代神明的交通工具,傳說遠古時期神明騎白鹿來此建廟,因此成為日本文化的發源地,而後也才有了日本第一座定都-平城京。

春日原始林和春日大社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因1,200年來受人為保護,至今才能保存完好生態,也成為離城市最近的原始林。

常夜燈即日本古代街燈,大社由一之鳥居起的表參道,直至南門轉至若宮神社一帶的御間道,兩旁均佇立建社至今信眾籌建地石造常夜燈(又稱石燈籠),總數多達3,000台。

大社內石燈籠設計以實用為務,並刻上「神鹿」浮雕,是為「春日燈籠」。春日燈籠以柱長及點燈位高為主,常見柱狀為圓形及四方,大社表參道兩旁佇立以明治後至近代為主,走入南門及若神社一帶,則可輕易找到安土桃山時代年號(慶長、天正),甚至最早的室町時代年號(天文)由名門顯貴捐獻的常夜燈。

春日大社這座全國約3,000座春日社的總本社擁有日本最多的燈籠數,2,000座石燈籠和1,000盞吊掛燈籠。

通往本殿的1.5公里長的參道兩旁,有高聳的衫樹和白樺樹,與石燈籠形成一幅優美風景。

穿梭於長滿青苔的石燈籠間,隨處可見小鹿蹤跡。這些鹿較為害羞,不會像奈良公園的鹿般,主動向遊客討吃。

中門 · 御廊

建於斜面的神社。基於當時“神域不得妄然動土”心態,建在山麓的神社只能倚山而建,在斜面建殿,體現與自然融和,異於一般平地神社。

中門及御廊傳為治承三年(1179年)首次增築,中門以一間一戶設計,正面的「唐破風」(弓形搏風板)為明治時代更替,御廊乃中門左右延伸之走廊,昔日為興福寺僧人讀經所,現為本殿祭祀時神社人員專用走廊。

因本殿不作開放,一般旅遊媒體常錯把中門當作本殿介紹,而大多信眾都改在中門正面「隔門」參拜,在門隙縫間也能一窺本殿頂X字母形長木,總算看過。

手持一朵粉紅花的女士,即是我們的奈良導遊。

我們非常努力,甚至使盡全力,仍聽不懂她的英語。。搞得我們的奈良遊全程不清不楚。。

告別奈良公園,跟可愛鹿來個“吻別”。

Nara Nagomikan なら和み館

啟程回京都前,導遊帶我們到土產店購物。

沒啥特別,大多為食品,隨便逛了一圈即離開。

回程,路上風景是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回到京都,妹妹吵著要回旅館煮飯。

買了一籃蔬果和海鮮,待會兒大顯身手,呵呵呵。。

別以為自己煮很便宜,一頓晚餐自己煮總消費¥3,616。

付費後,雙Q爸和QE去Yodobashi看攝影器材,妹妹和我則回去煮飯。

我忙著準備食材,叫妹妹幫忙拍照,以上皆是她的傑作。。

來到日本已第7天,還未嘗到Shabu Shabu,我只好自己下廚。

京都的蔬菜和水果真的超級無敵讚!香甜又多汁!

不酸的蕃茄,不苦的黃瓜,沒有農藥味的花椰菜。

有機會到京都的朋友,絕對要嘗這裡的新鮮蔬果。

吃飽飯,要洗碗、洗衣、洗鞋。。妹妹期待已久的家務事。。

來到這裡,還要做家務,真是苦命好有家的感覺喔。。

我們是磁貼控,每天的戰利品幾乎必有磁貼。

不一樣的體驗,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換了環境,變了心情,洗衣煮飯這等事,竟能這般精彩。

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旅行,本該如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