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早,我們又回到中環。
目的是為了去陸羽茶室飲早茶。
Luk Yu Tea House 陸羽茶室
24-26 Stanley St, Central, Hong Kong
港鐵中環站D1出口徒步約4分鐘
Mon~Sun 0700-2200
開設於1933年,是香港飲茶的代表茶室之一。陸羽茶室初時在永吉街開業,後因業主收回單位,逐於1976年遷至士丹利街現址。
陸羽是中國茶聖,茶室以陸羽為名,表示對自己的茶葉深具信心,茶室樓高三層,業主在二樓放置了一尊陸羽像。
這裡依然保持舊式香港茶樓格調,牆上的書法對聯、名貴字畫、天花板電動吊扇、歷史悠久的家具、早茶的點心妹叫賣聲,確實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穿著傳統唐裝的侍應生、充滿懷舊氣息的菜單,更令人深深感受到彷彿回到五、六十年代的茶樓。
每天一早就有許多老客人到此喝早茶,配茶的點心也做得極為精緻,由於作工考究,許多點心在其他地方甚至已很難找到,如上湯縐沙角、鮮荷糯雞卷、火鴨三絲筒、蝦仁鮮荷飯、雲腿鯪魚角、滑雞球大包、豬潤燒賣、豆沙包等等。此外,非常馳名的杏汁豬肺湯是用紅棗、豬肺、鹹白菜、杏仁等數十種食材熬煮,是陸羽茶室一絕。
茶室固定每兩周替換不同茶點菜單,傳承著古代美味的陸羽茶室,可說是香港飲茶的最佳選擇,連美食名家蔡瀾都對它讚不絕口。
脯雨鮮燒賣 HKD63、筍尖鮮蝦餃 HKD63、蠔油叉燒包 HKD63、鮮蝦荷葉飯 HKD110
*港知識《飲茶二三事》
一盅兩件:這是香港人傳統早餐習慣的份量,意思是一盅茶加上兩份點心,「件」是香港常用的單位,相當於人們常說的「個」、「份」。
茶芥:茶芥是指茶與芥末,在餐廳的專門用語裡代表的是茶錢、調味品、紙巾等的費用通稱。
加一:指的是一般在香港餐廳都會有10%的服務費。而現在餐廳競爭激烈,也有不少餐廳提出「免加一,免茶芥、無抵消」的優惠。
朱古力牛奶咖啡 (熱) HKD44
飲茶完畢,回到K11來杯咖啡中場休息。
非常喜歡這家咖啡館的名字「牧羊少年」。
隨後,回酒店小休片刻,即趕往下一站繼續我們的美食之旅。
《 Prince Edward太子 》
英國君主愛德華八世在擔任皇儲時,曾於1922年4月到訪香港,並參觀了當時正在興建,連接旺角及九龍城的主要幹道,日後該道路便被命名成「英皇子道」,1935年再更名為「太子道」,港鐵「太子站」即因橫跨車站的這條道路而得名。太子屬旺角一部分,故附近警署、花墟及大球場等建築皆以「旺角」命名。
Eton Restaurant 頤東酒家(Fung Shing Restaurant 鳳城酒家)
European Asian Bank Building, 1/F & 2/F, Nathan Rd, Mong Kok, Hong Kong
Mon~Sun 0900-2200
港鐵太子站C1出口徒步約2分鐘
前旺角鳳城酒家於2019年因東主退休而結業,後由新老闆接手,並改名為「頤東」重新開業。
餐廳內部經過翻新,用餐環境舒適。新東主沿用大部分舊有廚房班底,延續傳統順德菜手藝。招牌菜鴻運乳豬、炸子雞和蝦多士等依舊美味。大良炒鮮奶口感順滑、充滿奶香;順德魚肚羹則用料十足,充滿傳統風味。
鳳城酒家於1954年由馮滿創立,主打順德菜,營業至1988年便光榮結業。後來由徒弟承傳師傅真傳,再次發揚光大。店家採用最上等的食材,堅持最繁複的程序,做出最道地的廣東料理。這看似最基本的要求,在以成本及花巧為考量的現代香港,反而成了一項難得的美德。
招牌菜有脆皮炸子雞、乳豬拼生腸、家鄉煎釀鯪魚、鍋貼大明蝦、家鄉生魚卷及大良炒鮮奶等。其點心亦蒸得恰到好處,山竹牛肉不俗、煎腸粉料多味美,還有炸得金黃的鮮蝦腐皮卷,藏有大隻蝦,濕炒牛河火候到位,而且芡汁濃而不膩;另一道鴛鴦炒飯,每粒飯都有蛋漿覆蓋,而且粒粒分明,蛋香撲鼻。除此之外,椰汁紅豆糕也相當出色,香滑又軟綿,味道滲出椰子香,頗具風味。
由於廣東順德人最擅長調理,因此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大戶人家均喜歡聘用順德女傭,又稱媽姐,以打理家務或主理廚房,所以順德菜可說是當時香港富貴人家的食譜。
大良炒鮮奶 HKD128、脆皮炸子雞 (半隻) HKD148、白灼鯪魚球 HKD98
我們被可愛的侍應生欺騙了,她說三道菜份量不多。。害我們吃得好撐呀,不過這些料理真是滋味無窮,強力推薦!
離開頤東酒家,我們繼續北上去一個訪港7次未曾涉足的地方。
《 Sham Shui Po 深水埗 》
深水埗是九龍半島一個古老的地方「埗與埔、埠相通」,故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交通繁忙的深水碼頭。現在大致以大埔道、界限街、東京街作為分界。深水埗未有市區發展前已有村落聚居,有位於深水埗北部的元洲村、東南的田寮村、西面的菴由村,以及西北的馬龍坑村。1912年,政府決定於深水埗大規模填海,範圍由桂林街伸展至東京街,並夷平現今海壇街附近的西角山。1919年,開始另一階段填海由東京街延伸至荔枝角。工程完成後,欽州街以西一帶新填地被英國軍方接管興建軍營,而長沙灣一帶則於30年代發展成為工業區,1928年,美國標準石油選擇在荔枝角灣畔建儲油庫,今已改建為美孚新邨。深水埗,過去人口非常密集,但隨著區內籠屋清拆,以及西九龍填海工程帶來大面積用地,擠迫情況也已大大改善。縱使深水埗舊樓處處,區內兩大電腦商場「黃金」與「高登」卻售最新產品,貨價低廉,且貼近潮流,故有雲這裡是香港的「秋葉原」。這裡尚有多條特色街道;廉價貨攤列陣的鴨寮街、開滿首飾材料店的汝州街、布匹頭行集中地基隆街,以及滿佈成衣批發店的長沙灣道,不但吸引業界進貨,大部分店舖更設零售,讓人選購珠飾自製飾物,或以超低價購買成衣貨辦和布碎、人流之旺,令周邊食肆越開越多,其中幾家更因名人光顧而成為名店。
*港知識《港鐵站名》
港鐵地鐵站的站名不一定取自地名,可能是取自路名或周邊建築物。若仔細比對站名與實際地理位置,或許會發現差異,如今日的長沙灣、荔枝角及美孚站3站就是例子。
長沙灣站 → 實際上位於長沙灣及深水埗交界處,最初命名為「蘇屋站」,由於與蘇屋邨的距離並不近,後來改以附近的長沙灣邨命名。
荔枝角站 → 位在長沙灣,原計劃命名為「長沙灣站」(但名稱已被使用),轉而取名為「荔枝角站」。
美孚站 → 原為「荔枝角站」的「美孚站」,通車時命名「荔灣站」,後來因附近的美孚新村而改名。
簡單來說,今日的「長沙灣站」位於長沙灣及深水埗交界處,「荔枝角站」位於長沙灣,而「美孚站」則位於荔枝角。難怪港鐵要在「長沙灣站」貼出告示:「往長沙灣廣場請前往荔枝角站,往長沙灣政府合署請前往深水埗站」。
深水埗給我的感覺是兩個字「生活」。
Sun Heung Yuen (Kin Kee) 新香園(堅記)
Hong Kong, Sham Shui Po, Kweilin St, 38號A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C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24hrs
這間躲在桂林街的小小店舖絕對是本地食店的典範;早上以茶餐廳營業,供應一般茶記食品如咖啡、奶茶、多士三文治等,同一時間也可以在這裡吃到各式粉麵。到了下午5點過後就開始供應各式粥品直至深夜,一天24小時營業,何時來都有餐可點。來到「新香園」有好幾種餐點不得不試,包括招牌蛋牛治、西多士、豬手麵、紅豆冰及熱奶茶等,都是不少食客專程而來的美食。
原打算品嘗招牌蛋牛治,可實在吃不下了,遺憾呢。
Hop Yik Tai合益泰小食
Hong Kong, Sham Shui Po, Kweilin St, 121號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C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0630-2000
一打開蒸籠,熱騰騰的蒸汽伴隨著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這就是號稱全港第一的腸粉。
合益泰的腸粉由於沒有包餡料,只是將粉皮捲成豬腸狀,因而稱為豬腸粉。剛蒸好的腸粉香Q滑溜,相當彈牙可口,而且米香味十足,淋上豉油、甜醬、芝麻醬,最後再灑上炒過的芝麻粒,實在誘人。據說一天可賣出5、6千條腸粉。
另一個沒品嘗到的遺憾。
Cheung Sha Wan Road 長沙灣道
深水埗黃竹街至欽州街一帶
港鐵深水埗站C1出口即達
Mon~Sun 0930-1900
位於彌敦道往北延伸的長沙灣道,若從旺角走到這裡大約半小時。長沙灣道也是著名的成衣批發中心,過去有不少製衣原料供應商都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許多本地人會來這裡訂做衣服,逐漸形成批發成衣的大本營。
香港在歷經1997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部分店家為求生存,開始轉做零售生意。這裡的衣服種類繁多,從小禮服、休閒衫到皮衣、棉襖、牛仔褲等種類繁多,樣式也是五花八門,想要找便宜貨可來此,但服裝款式多半比較保守,可能不適合時髦的年輕女性。
我沒抱著希望而來,所以空手而歸也不失望。
Kung Wo Beancurd Factory 公和荳品廠
Hong Kong, Sham Shui Po, Pei Ho St, 118號號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B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0700-2100
公和荳品廠為傳統市場裡的豆類製品專賣店,一旁還售賣上海煎釀雙拼和豆腐花。
這間於1893年創業的豆品老字號,每天用上近900斤的黃豆,製作豆漿、豆腐、油包和豆腐乳。豆腐花用電動石磨機磨製,即保持黃豆味,又讓豆腐花的口感更加滑溜,若配上桌上擺放的黃糖,更有一番滋味。
Tofu Pudding 荳腐花 (細)(熱) HKD11
店內用餐環境擁擠,需搭台且桌面小,店家如此做法乃希望食客吃完速速走人。
Luk Lam Dessert 綠林甜品
77, 79 Un Chau St, Un Chau, Hong Kong
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1400-2400
深水埗地區出名的糖水舖不少,午後才姍姍開門的綠林甜品就是其中一間,店內的楊枝金露、紅豆沙、綠豆沙都有許多粉絲鍾愛。
店面在重新翻修之後,老闆又推出了一款創新甜品-豆腐布甸,看似簡單的一道甜品,從榨豆、濾汁、調味到冷藏成型,其背後的心思及工夫,都凝結在這雪白細緻的豆香裡。
蓮子陳皮紅豆沙 HKD24、楊枝甘露+豆腐布甸 HKD53
特地點了含豆腐布甸的楊枝甘露,嘗嘗它到底有多大魔力。
嘗後感,超級無敵讚!首推,強推,來到深水埗千萬不要錯過!
我們看到一旁的員工正在包湯圓,全手工製作,店家太用心了。
換了在新加坡,若不是向食品廠大量預購成品,就是到超市直接購買冷凍湯圓,然後加工烹煮出售,非常令人失望的經營模式。
Lau Sum Kee Noodle 劉森記麵家
48 Kweilin St, Un Chau, Hong Kong
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1130-2200
深水埗過去是廣州籍、四邑籍、上海籍新移民的聚居地,飲食文化相當多元,福榮街兩旁有不少庶民美饌,南昌街至九江街尤其密集。
在桂林街與福榮街各有一間店面的劉森記,其招牌「蝦子撈麵」堪稱全港第一,曾獲封「平民米芝蓮」。店家堅持自製手工竹昇麵,用麵粉、鴨蛋和鹼水製作麵糰,打麵的人坐在大竹竿上用自己的體重搓壓粉糰,然後再切成條狀。煮好的麵以豬油撈過,上麵時,再將蝦子粉鋪天蓋地似的撒滿在麵上,搭配免費吃到飽的自製醃酸辣蘿蔔,鹹、香、酸、脆、辣,盡入於口中。
另一間旅遊雜誌推薦的食店,我從門外往裏窺探,空無一人,不禁納悶真是全港第一嗎?
Mira Place 美麗華廣場
132 Natha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B1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1100-2300
創立於1957年的美麗華集團,事業版圖包括美麗華商場、美麗華旅遊、高級酒店The Mira Hong Kong和Mira Mall商場,以及國金軒、雲陽、翠亨村、French Window Brasserie and Bar等餐飲品牌。
建於美麗華酒店舊址的美麗華商場,位於九龍尖沙咀核心地段,內部有多間時尚名牌專門店,4樓以上則有多家知名食府,形成一站式的購物、飲食暨娛樂天地。
到訪日,巧遇商場辦小型演唱會,我不熟悉的歌手,但單看支持者如此眾多,猜想應該是當紅歌手。
在美麗華廣場逛了一會兒,就離開往最後一個景點前進,尋覓令人相當好奇諾士佛台。
沿著美麗華廣場旁的金巴利道往東邊走,走至這個巷口,估計梯階的上方即是目的地。
Knutsford Terrace 諾士佛台
Between the Mira Place mall and Observation Road just north of Kimberly Road in Tsim Sha Tsui
港鐵尖沙咀站B1出口徒步約8分鐘
有九龍蘭桂坊之稱的諾士佛台,是越夜越熱鬧的地方。此地原本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的街道,就在香港天文台與金巴利道間的一條小路,香港習慣將地勢較高的小徑稱為「台」,由天文台道開始到諾士佛階結束,因為地勢高,所以很隱蔽,整條道路都是行人專用區,車輛無法通行,Google的街景也無法找到。
這裡的店家幾乎都設有露天雅座,30多家酒吧、餐廳林立,舉凡中式、泰式、日式、義式、法式、西班牙式、土耳其式、俄羅斯式等各國料理,充斥在這條隱身於住宅區的小道,是香港繼蘭桂坊後,美食和夜生活的另一個代表,與中環蘭桂坊最大的差異在於諾士佛台雖有異國風調,但仍以本地人消費為大宗。
原來諾士佛台的另一端盡頭有個斜坡,而斜坡的起點竟是剛才經過的地方。。
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其實美麗華廣場諾士佛台緊鄰。
原計劃今日晚餐在諾士佛台享用,看了幾間酒吧的菜單,不是披薩,即是下酒零嘴。
今夜不想食垃圾食物,帶著些許無奈走出諾士佛台,肚餓煩惱著。。
Granville Road加連威老道
港鐵尖沙咀站B2出口徒步約5分鐘
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道路,西接彌敦道近東英大廈,橫跨漆咸道南,東北接科學館道近新東海商業中心,加連威老道的中段與加拿分道十字交加。
這裡以前以外銷成衣批發著名,整條街道都以售賣出口歐美成衣為主,但現在出口貨日漸凋零,所以漸漸變成專營少女服飾的店舖,真正物美價廉的成衣店反而不多。
加連威老道與利園山道彷彿有著相同命運,已不見昔日風采。
Ngan Lung Restaurant 銀龍茶餐廳
4B Carnarvo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D2出口徒步約1分鐘
Mon~Sun 0700-2030
銀龍茶餐廳在香港有數家分店,如想嚐嚐道地的港式煲飯,或體驗豪爽的港式茶餐廳,不妨到這裡試試。餐廳內的各式飯點評價皆為中上,因此用餐時段常常人滿為患。
Nissin Instant Noodle Combo Set 出前一丁腸仔餐蛋麵 HKD50
Homemade Fish Balls w/Flat Rice Noodle 銀龍魚蛋河 HKD43
最後來到酒店對街的這家連鎖式茶餐廳。
旅遊書說他們家的煲仔飯最有名,慕名而來,但店員說已不售這道料理。
環顧周邊,全室滿座,倘若真售煲仔飯,翻桌率肯定很低,不符合經濟效應。
於是,今晚就隨便吃。
白天食不下,晚上無食嘗,兩極。
馬天爾意大利汽酒 HKD61、卡樂B避風塘炒蝦條 HKD19/3
吃完清單的晚餐,覺得少了什麼似的。
於是,到樓下超市買了馬丁尼和港版特殊口味蝦條下酒。
今天比昨日更進步呢,又是30圈呀。
乾杯!晚安~
♥ 香港4天3夜遊 ♥
【Day 4】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Day 3】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