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 · 環球旅行

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此行最後的早餐,來到與尖沙咀僅隔一個港鐵站的佐敦。

《Jordan佐敦 》

佐敦地處尖沙咀以北,本名「官涌」,由於港鐵佐敦站在此地區設置,所以一般習慣稱這裡為佐敦。

IMG_1681r

Australia Dairy Company澳洲牛奶公司

47 Parkes St, Jordan, Hong Kong

港鐵佐敦站C2出口徒步約2分鐘

Fri~Wed 0730-2200 / Thu Closed

IMG_1668r

全港僅此一間的「澳洲牛奶公司」,知名的燉奶、燉雞蛋的料理功夫,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師傅分散各地開業競爭,但是位於佐敦的還是唯一正宗,多年來在此地屹立不搖。

IMG_1675r

澳洲牛奶公司雖然是一家以燉奶及甜點為號召的店,但不少港人更喜歡它份量超大的早餐,店家憑著烘烤得內軟外脆、牛油均勻的吐司與軟綿適中,顏色金黃入口即化的炒蛋就贏得香港人心。

IMG_1673r

早餐(牛油方飽、西煎雙蛋、火腿通粉、咖啡或茶)HKD43

IMG_1672r

杏汁燉雞蛋 HKD33

燉奶是澳洲牛奶公司的招牌,創店時就以「蛋白燉鮮奶」、「杏仁燉雞蛋」馳名,多年來始終維持良好品質。

點了杏仁燉雞蛋,口感完全不像雞蛋,無雞蛋的腥味,甜度適中,燉蛋功夫佳,做到恰到好處。

IMG_1676r

我倆的可愛卡座。

這裡的飯桌率也挺高的,店員會不斷來回巡視你的用餐速度,不然外頭的長龍如何消退?

IMG_1688r

Yao Ma Tei油麻地 》

油麻地本名油蔴地,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北自登打士街銜接旺角,南至佐敦道銜接尖沙咀,意指包括佐敦。據說油麻地與油麻地天后廟有密切關係,根據天后廟1870年(同治九年)所立碑記,當時該地稱為蔴地。1875年(光緒元年)之後,因為蔴地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故有不少經營捕漁船的桐油及麻纜商店相繼在此經營,故改稱為油蔴地。與香港其他舊區一樣,油麻地的樓宇多數是地下和二樓為商業用途而樓上是住宅。同時,香港著名街道的因油麻地天后廟而得名的廟街就位於區內,每晚的馬路即會擺滿售賣廉宜貨物和食品的攤檔猶如夜市,現已成為遊客必訪的旅遊景點。

IMG_1691r

其實這次的旅程會把深水埗納入其中,主要目的是為了砵仔糕。

深水埗的坤記糕品,萬萬沒料到他們因為疫情倒閉了。

今早詢問谷哥,酒店附近可有砵仔糕蹤跡?

谷哥指示我來到這裡,可是尚未到10點營業時間,而我們需趕在中午12時前退房出發往機場。

看來砵仔糕與我是緣深情淺。

帶著遺憾徒步往不遠處的下一站繼續前進,尋最後一個景點。

IMG_1697r

Mido Cafe 美都餐室

63 Temple St, Yau Ma Tei, Hong Kong

港鐵油麻地站C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1130-2030

位於廟街開業超過50年的老店,仍保留著香港舊式餐室的內裝格局,如霓虹燈招牌、馬賽克磚牆、吊扇、百葉簾、「二樓雅座」牌匾等,且多年來餐牌的菜色未更改,有濃濃的舊式氛圍。

特別推薦店裡的招牌焗排骨飯、蓮子鴛鴦冰,以及創業至今未曾改變做法的煎西多士,都是膾炙人口的人氣菜色。

美都餐室原是我們停留在港的其中一個早餐地,奈何他們近中午才開業,時間上難以配合,只能照相留念。

IMG_1698r

Yaumatei Tin Hau Temple 油麻地天后廟

56-58 Temple Street, Temple St, Yau Ma Tei, Hong Kong

港鐵油麻地站C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at 0800-1700 / Sun 0900-1700

位於油麻地的中心(俗稱「榕樹頭」)廟宇分為五部分,其中為紀念道教的海洋女神,即天后娘娘而興建的部分占地最廣。其他部分包括觀音樓、城隍廟、觀音樓設壇,以及在最右方算命先生專用的地方。

天后廟內保存大量珍貴文物,對研究油麻地區歷史及社會發展,有極大價值。

廟宇曾於清朝光緒元年重建,當時該廟距離海邊不遠,當地人相信天后可保佑船隻免受風暴吹襲。雖然今天人們毋需經常出海,但仍有不少人到該廟參拜,祈求天后保佑平安順利。

每年觀音開庫等寶誕亦吸引大批善信前來「借庫」祈福。

天后廟與美都餐室相毗鄰,一網打盡。

正欲打算收工回家,這時爽Q爸問我,甘心嗎?沒嘗到砵仔糕遺憾嗎?

IMG_1713r

Mrs. Fong Dessert 方太糕品鋪

198號 Temple St, Jordan, Hong Kong

Mon~Sat 1000-2200

我們沿著來時路,回來找方太。

終於等到妳。

IMG_1714r

香甜的芝麻糕、砵仔糕、紅豆糕。。。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這些街頭小吃都是美好的童年滋味。

IMG_1717r

電影《歲月神偷》裡港星任達華最愛吃的「砵仔糕」讓人印象深刻。昔日在香港很常見的砵仔糕,現已成了越來越不易找到的懷舊美食。

方太糕品依然使用傳統方法製作砵仔糕,因此吸引許多慕名遠道而來的食客。

砵仔糕是以米漿做為原料,加入白糖或紅糖,再裝入小瓷碗中蒸熟,欲食用時才將香噴噴的糕點從碗裡倒出,並以竹籤串來吃。

以前的砵仔糕是以小砵製作所以稱為砵仔糕,現今改用小瓷碗。加了紅豆的砵仔糕向來是坤記食客們的最愛,而其九層芝麻糕的風評也非常不錯。

IMG_1710r

米其林的頭銜不是蓋的,方太糕品是真好吃。

IMG_1723r

紅糖砵仔糕 HKD8、原味砵仔糕 HKD8

我較喜歡原砵仔糕,紅糖味稍嫌口感硬。

總算不枉此行了。

IMG_1728r

結束此趟旅行所有景點遊,徒步往港鐵站走去,眼前突出現熟悉的招牌。

IMG_1730r

久違了的Kopi O Kosong

IMG_1737r

歡樂的時光,總是飛快流逝,是時候收拾心情回家了。

IMG_1749r

Baby Choi Sum 菜心苗 HKD28

Fish Balls Combination with Mixian in Curry Soup 咖喱濃湯自製魚四寶湯粉米線 HKD72

Stir-fried Sliced Beef with Flat Rice Noodles 秘制乾炒牛河 HKD108

最後的午餐,選擇留給翠華。

仍是一貫港風味,在新加坡沒法嘗到。

離開之後,我懷念的,將會是這裡一切美好滋味。

IMG_1757r

二人蜜月生日遊,正式劃下句號。

IMG_1780r

半日遊亦有近6公里記錄,太好了,回去不必減肥了。

IMG_1773r

迎接我們回航的班機,正蓄勢待發。

IMG_1786r

我們覺得很失望的排骨煲仔飯,這份飛機餐跟陸地版的相差甚遠。

IMG_1796r

抵新驚喜,QE和妹妹開車來接機,並送上一束康乃馨。

IMG_1802r

再美的風景,倘若沒有你們,不過是絕美的孤單。

旅途上,眷戀的往往只是一起看風景的人。


♥ 香港4天3夜遊 ♥

【Day 4】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Day 3】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

【Day 2】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2『旺角/黃大仙/北角/銅鑼灣/中環』25.08.2023

【Day 1】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1『新加坡/尖沙咀』24.08.2023

執子之手 · 環球旅行

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

第三天清早,我們又回到中環。

目的是為了去陸羽茶室飲早茶。

IMG_1521r

Luk Yu Tea House 陸羽茶室

24-26 Stanley St, Central, Hong Kong

港鐵中環站D1出口徒步約4分鐘

Mon~Sun 0700-2200

開設於1933年,是香港飲茶的代表茶室之一。陸羽茶室初時在永吉街開業,後因業主收回單位,逐於1976年遷至士丹利街現址。

陸羽是中國茶聖,茶室以陸羽為名,表示對自己的茶葉深具信心,茶室樓高三層,業主在二樓放置了一尊陸羽像。

IMG_1530r

這裡依然保持舊式香港茶樓格調,牆上的書法對聯、名貴字畫、天花板電動吊扇、歷史悠久的家具、早茶的點心妹叫賣聲,確實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穿著傳統唐裝的侍應生、充滿懷舊氣息的菜單,更令人深深感受到彷彿回到五、六十年代的茶樓。

IMG_1523r

每天一早就有許多老客人到此喝早茶,配茶的點心也做得極為精緻,由於作工考究,許多點心在其他地方甚至已很難找到,如上湯縐沙角、鮮荷糯雞卷、火鴨三絲筒、蝦仁鮮荷飯、雲腿鯪魚角、滑雞球大包、豬潤燒賣、豆沙包等等。此外,非常馳名的杏汁豬肺湯是用紅棗、豬肺、鹹白菜、杏仁等數十種食材熬煮,是陸羽茶室一絕。

茶室固定每兩周替換不同茶點菜單,傳承著古代美味的陸羽茶室,可說是香港飲茶的最佳選擇,連美食名家蔡瀾都對它讚不絕口。

IMG_1525r

脯雨鮮燒賣 HKD63、筍尖鮮蝦餃 HKD63、蠔油叉燒包 HKD63、鮮蝦荷葉飯 HKD110

*港知識《飲茶二三事》

一盅兩件:這是香港人傳統早餐習慣的份量,意思是一盅茶加上兩份點心,「件」是香港常用的單位,相當於人們常說的「個」、「份」。

茶芥:茶芥是指茶與芥末,在餐廳的專門用語裡代表的是茶錢、調味品、紙巾等的費用通稱。

加一:指的是一般在香港餐廳都會有10%的服務費。而現在餐廳競爭激烈,也有不少餐廳提出「免加一,免茶芥、無抵消」的優惠。

IMG_1537r

朱古力牛奶咖啡 (熱) HKD44

飲茶完畢,回到K11來杯咖啡中場休息。

非常喜歡這家咖啡館的名字「牧羊少年」。

隨後,回酒店小休片刻,即趕往下一站繼續我們的美食之旅。

Prince Edward太子 》

英國君主愛德華八世在擔任皇儲時,曾於1922年4月到訪香港,並參觀了當時正在興建,連接旺角及九龍城的主要幹道,日後該道路便被命名成「英皇子道」,1935年再更名為「太子道」,港鐵「太子站」即因橫跨車站的這條道路而得名。太子屬旺角一部分,故附近警署、花墟及大球場等建築皆以「旺角」命名。

IMG_1539r

Eton Restaurant 頤東酒家(Fung Shing Restaurant 鳳城酒家)

European Asian Bank Building, 1/F & 2/F, Nathan Rd, Mong Kok, Hong Kong

Mon~Sun 0900-2200

港鐵太子站C1出口徒步約2分鐘

IMG_1552r

前旺角鳳城酒家於2019年因東主退休而結業,後由新老闆接手,並改名為「頤東」重新開業。

IMG_1541r

餐廳內部經過翻新,用餐環境舒適。新東主沿用大部分舊有廚房班底,延續傳統順德菜手藝。招牌菜鴻運乳豬、炸子雞和蝦多士等依舊美味。大良炒鮮奶口感順滑、充滿奶香;順德魚肚羹則用料十足,充滿傳統風味。

鳳城酒家於1954年由馮滿創立,主打順德菜,營業至1988年便光榮結業。後來由徒弟承傳師傅真傳,再次發揚光大。店家採用最上等的食材,堅持最繁複的程序,做出最道地的廣東料理。這看似最基本的要求,在以成本及花巧為考量的現代香港,反而成了一項難得的美德。

招牌菜有脆皮炸子雞、乳豬拼生腸、家鄉煎釀鯪魚、鍋貼大明蝦、家鄉生魚卷及大良炒鮮奶等。其點心亦蒸得恰到好處,山竹牛肉不俗、煎腸粉料多味美,還有炸得金黃的鮮蝦腐皮卷,藏有大隻蝦,濕炒牛河火候到位,而且芡汁濃而不膩;另一道鴛鴦炒飯,每粒飯都有蛋漿覆蓋,而且粒粒分明,蛋香撲鼻。除此之外,椰汁紅豆糕也相當出色,香滑又軟綿,味道滲出椰子香,頗具風味。

由於廣東順德人最擅長調理,因此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大戶人家均喜歡聘用順德女傭,又稱媽姐,以打理家務或主理廚房,所以順德菜可說是當時香港富貴人家的食譜。

IMG_1548r

大良炒鮮奶 HKD128、脆皮炸子雞 (半隻) HKD148、白灼鯪魚球 HKD98

我們被可愛的侍應生欺騙了,她說三道菜份量不多。。害我們吃得好撐呀,不過這些料理真是滋味無窮,強力推薦!

離開頤東酒家,我們繼續北上去一個訪港7次未曾涉足的地方。

IMG_1555r 《 Sham Shui Po 深水埗 》

深水埗是九龍半島一個古老的地方「埗與埔、埠相通」,故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交通繁忙的深水碼頭。現在大致以大埔道、界限街、東京街作為分界。深水埗未有市區發展前已有村落聚居,有位於深水埗北部的元洲村、東南的田寮村、西面的菴由村,以及西北的馬龍坑村。1912年,政府決定於深水埗大規模填海,範圍由桂林街伸展至東京街,並夷平現今海壇街附近的西角山。1919年,開始另一階段填海由東京街延伸至荔枝角。工程完成後,欽州街以西一帶新填地被英國軍方接管興建軍營,而長沙灣一帶則於30年代發展成為工業區,1928年,美國標準石油選擇在荔枝角灣畔建儲油庫,今已改建為美孚新邨。深水埗,過去人口非常密集,但隨著區內籠屋清拆,以及西九龍填海工程帶來大面積用地,擠迫情況也已大大改善。縱使深水埗舊樓處處,區內兩大電腦商場「黃金」與「高登」卻售最新產品,貨價低廉,且貼近潮流,故有雲這裡是香港的「秋葉原」。這裡尚有多條特色街道;廉價貨攤列陣的鴨寮街、開滿首飾材料店的汝州街、布匹頭行集中地基隆街,以及滿佈成衣批發店的長沙灣道,不但吸引業界進貨,大部分店舖更設零售,讓人選購珠飾自製飾物,或以超低價購買成衣貨辦和布碎、人流之旺,令周邊食肆越開越多,其中幾家更因名人光顧而成為名店。

*港知識《港鐵站名》

港鐵地鐵站的站名不一定取自地名,可能是取自路名或周邊建築物。若仔細比對站名與實際地理位置,或許會發現差異,如今日的長沙灣、荔枝角及美孚站3站就是例子。

長沙灣站 → 實際上位於長沙灣及深水埗交界處,最初命名為「蘇屋站」,由於與蘇屋邨的距離並不近,後來改以附近的長沙灣邨命名。

荔枝角站 → 位在長沙灣,原計劃命名為「長沙灣站」(但名稱已被使用),轉而取名為「荔枝角站」。

美孚站 → 原為「荔枝角站」的「美孚站」,通車時命名「荔灣站」,後來因附近的美孚新村而改名。

簡單來說,今日的「長沙灣站」位於長沙灣及深水埗交界處,「荔枝角站」位於長沙灣,而「美孚站」則位於荔枝角。難怪港鐵要在「長沙灣站」貼出告示:「往長沙灣廣場請前往荔枝角站,往長沙灣政府合署請前往深水埗站」。

IMG_1564r

深水埗給我的感覺是兩個字「生活」。

IMG_1559r

Sun Heung Yuen (Kin Kee) 新香園(堅記)

Hong Kong, Sham Shui Po, Kweilin St, 38號A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C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24hrs

這間躲在桂林街的小小店舖絕對是本地食店的典範;早上以茶餐廳營業,供應一般茶記食品如咖啡、奶茶、多士三文治等,同一時間也可以在這裡吃到各式粉麵。到了下午5點過後就開始供應各式粥品直至深夜,一天24小時營業,何時來都有餐可點。來到「新香園」有好幾種餐點不得不試,包括招牌蛋牛治、西多士、豬手麵、紅豆冰及熱奶茶等,都是不少食客專程而來的美食。

原打算品嘗招牌蛋牛治,可實在吃不下了,遺憾呢。

IMG_1575r

Hop Yik Tai合益泰小食

Hong Kong, Sham Shui Po, Kweilin St, 121號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C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0630-2000

IMG_1576r

一打開蒸籠,熱騰騰的蒸汽伴隨著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這就是號稱全港第一的腸粉。

合益泰的腸粉由於沒有包餡料,只是將粉皮捲成豬腸狀,因而稱為豬腸粉。剛蒸好的腸粉香Q滑溜,相當彈牙可口,而且米香味十足,淋上豉油、甜醬、芝麻醬,最後再灑上炒過的芝麻粒,實在誘人。據說一天可賣出5、6千條腸粉。

另一個沒品嘗到的遺憾。

IMG_1582r

Cheung Sha Wan Road

深水埗黃竹街至欽州街一帶

港鐵深水埗站C1出口即達

Mon~Sun 0930-1900

位於彌敦道往北延伸的長沙灣道,若從旺角走到這裡大約半小時。長沙灣道也是著名的成衣批發中心,過去有不少製衣原料供應商都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許多本地人會來這裡訂做衣服,逐漸形成批發成衣的大本營。

香港在歷經1997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部分店家為求生存,開始轉做零售生意。這裡的衣服種類繁多,從小禮服、休閒衫到皮衣、棉襖、牛仔褲等種類繁多,樣式也是五花八門,想要找便宜貨可來此,但服裝款式多半比較保守,可能不適合時髦的年輕女性。

我沒抱著希望而來,所以空手而歸也不失望。

IMG_1592r

Kung Wo Beancurd Factory 公和

Hong Kong, Sham Shui Po, Pei Ho St, 118號號地下

港鐵深水埗站B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0700-2100

公和荳品廠為傳統市場裡的豆類製品專賣店,一旁還售賣上海煎釀雙拼和豆腐花。

這間於1893年創業的豆品老字號,每天用上近900斤的黃豆,製作豆漿、豆腐、油包和豆腐乳。豆腐花用電動石磨機磨製,即保持黃豆味,又讓豆腐花的口感更加滑溜,若配上桌上擺放的黃糖,更有一番滋味。

IMG_1586r

Tofu Pudding 荳腐花 (細)(熱) HKD11

店內用餐環境擁擠,需搭台且桌面小,店家如此做法乃希望食客吃完速速走人。

IMG_1594r

Luk Lam Dessert 綠林甜品

77, 79 Un Chau St, Un Chau, Hong Kong

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1400-2400

深水埗地區出名的糖水舖不少,午後才姍姍開門的綠林甜品就是其中一間,店內的楊枝金露、紅豆沙、綠豆沙都有許多粉絲鍾愛。

店面在重新翻修之後,老闆又推出了一款創新甜品-豆腐布甸,看似簡單的一道甜品,從榨豆、濾汁、調味到冷藏成型,其背後的心思及工夫,都凝結在這雪白細緻的豆香裡。

IMG_1600r

蓮子陳皮紅豆沙 HKD24、楊枝甘露+豆腐布甸 HKD53

特地點了含豆腐布甸的楊枝甘露,嘗嘗它到底有多大魔力。

嘗後感,超級無敵讚!首推,強推,來到深水埗千萬不要錯過!

我們看到一旁的員工正在包湯圓,全手工製作,店家太用心了。

換了在新加坡,若不是向食品廠大量預購成品,就是到超市直接購買冷凍湯圓,然後加工烹煮出售,非常令人失望的經營模式。

IMG_1607r

Lau Sum Kee Noodle 劉森記

48 Kweilin St, Un Chau, Hong Kong

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徒步約2分鐘

Mon~Sun 1130-2200

深水埗過去是廣州籍、四邑籍、上海籍新移民的聚居地,飲食文化相當多元,福榮街兩旁有不少庶民美饌,南昌街至九江街尤其密集。

在桂林街與福榮街各有一間店面的劉森記,其招牌「蝦子撈麵」堪稱全港第一,曾獲封「平民米芝蓮」。店家堅持自製手工竹昇麵,用麵粉、鴨蛋和鹼水製作麵糰,打麵的人坐在大竹竿上用自己的體重搓壓粉糰,然後再切成條狀。煮好的麵以豬油撈過,上麵時,再將蝦子粉鋪天蓋地似的撒滿在麵上,搭配免費吃到飽的自製醃酸辣蘿蔔,鹹、香、酸、脆、辣,盡入於口中。

另一間旅遊雜誌推薦的食店,我從門外往裏窺探,空無一人,不禁納悶真是全港第一嗎?

IMG_1642r

Mira Place 美麗華廣場

132 Natha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B1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1100-2300

創立於1957年的美麗華集團,事業版圖包括美麗華商場、美麗華旅遊、高級酒店The Mira Hong Kong和Mira Mall商場,以及國金軒、雲陽、翠亨村、French Window Brasserie and Bar等餐飲品牌。

建於美麗華酒店舊址的美麗華商場,位於九龍尖沙咀核心地段,內部有多間時尚名牌專門店,4樓以上則有多家知名食府,形成一站式的購物、飲食暨娛樂天地。

IMG_1615r

到訪日,巧遇商場辦小型演唱會,我不熟悉的歌手,但單看支持者如此眾多,猜想應該是當紅歌手。

在美麗華廣場逛了一會兒,就離開往最後一個景點前進,尋覓令人相當好奇諾士佛台。

IMG_1628r

沿著美麗華廣場旁的金巴利道往東邊走,走至這個巷口,估計梯階的上方即是目的地。

IMG_1636r

Knutsford Terrace 諾士佛台

Between the Mira Place mall and Observation Road just north of Kimberly Road in Tsim Sha Tsui

港鐵尖沙咀站B1出口徒步約8分鐘

有九龍蘭桂坊之稱的諾士佛台,是越夜越熱鬧的地方。此地原本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的街道,就在香港天文台與金巴利道間的一條小路,香港習慣將地勢較高的小徑稱為「台」,由天文台道開始到諾士佛階結束,因為地勢高,所以很隱蔽,整條道路都是行人專用區,車輛無法通行,Google的街景也無法找到。

這裡的店家幾乎都設有露天雅座,30多家酒吧、餐廳林立,舉凡中式、泰式、日式、義式、法式、西班牙式、土耳其式、俄羅斯式等各國料理,充斥在這條隱身於住宅區的小道,是香港繼蘭桂坊後,美食和夜生活的另一個代表,與中環蘭桂坊最大的差異在於諾士佛台雖有異國風調,但仍以本地人消費為大宗。

IMG_1638r

原來諾士佛台的另一端盡頭有個斜坡,而斜坡的起點竟是剛才經過的地方。。

IMG_1641r

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其實美麗華廣場諾士佛台緊鄰。

原計劃今日晚餐在諾士佛台享用,看了幾間酒吧的菜單,不是披薩,即是下酒零嘴。

今夜不想食垃圾食物,帶著些許無奈走出諾士佛台,肚餓煩惱著。。

IMG_1644r

Granville Road加連威老道

港鐵尖沙咀站B2出口徒步約5分鐘

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條道路,西接彌敦道近東英大廈,橫跨漆咸道南,東北接科學館道近新東海商業中心,加連威老道的中段與加拿分道十字交加。

這裡以前以外銷成衣批發著名,整條街道都以售賣出口歐美成衣為主,但現在出口貨日漸凋零,所以漸漸變成專營少女服飾的店舖,真正物美價廉的成衣店反而不多。

加連威老道與利園山道彷彿有著相同命運,已不見昔日風采。

IMG_1649r

Ngan Lung Restaurant 銀龍茶餐

4B Carnarvo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D2出口徒步約1分鐘

Mon~Sun 0700-2030

銀龍茶餐廳在香港有數家分店,如想嚐嚐道地的港式煲飯,或體驗豪爽的港式茶餐廳,不妨到這裡試試。餐廳內的各式飯點評價皆為中上,因此用餐時段常常人滿為患。

IMG_1652r

Nissin Instant Noodle Combo Set 出前一丁腸仔餐蛋麵 HKD50

IMG_1653r

Homemade Fish Balls w/Flat Rice Noodle 銀龍魚蛋河 HKD43

最後來到酒店對街的這家連鎖式茶餐廳。

旅遊書說他們家的煲仔飯最有名,慕名而來,但店員說已不售這道料理。

環顧周邊,全室滿座,倘若真售煲仔飯,翻桌率肯定很低,不符合經濟效應。

於是,今晚就隨便吃。

白天食不下,晚上無食嘗,兩極。

IMG_1657r

馬天爾意大利汽酒 HKD61、卡樂B避風塘炒蝦條 HKD19/3

吃完清單的晚餐,覺得少了什麼似的。

於是,到樓下超市買了馬丁尼和港版特殊口味蝦條下酒。

IMG_1659r

今天比昨日更進步呢,又是30圈呀。

乾杯!晚安~


♥ 香港4天3夜遊 ♥

【Day 4】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Day 3】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

【Day 2】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2『旺角/黃大仙/北角/銅鑼灣/中環』25.08.2023

【Day 1】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1『新加坡/尖沙咀』24.08.2023

執子之手 · 環球旅行

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2『旺角/黃大仙/北角/銅鑼灣/中環』25.08.2023

今次旅行特地不買酒店含早餐配套,只因香港美食不勝枚舉,一日三餐亦享用不完。

IMG_1344r

Kam Wah Cafe & Cake Shop 金華冰廳

45-47 Bute St, Mong Kok, Hong Kong

港鐵旺角站B3出口徒步約5分鐘/港鐵太子站B2出口徒步約7分鐘

Mon~Sun 0630-2100

IMG_1357r1973年開張至今,金華冰室以菠蘿油包和奶茶最為著名,每天中午過後便開始聚集人潮,是擁有高人氣的茶餐廳。

IMG_1353r

餐室有兩間相連店鋪,但店鋪之間並不相通。

IMG_1349r

鮮油菠蘿包 HKD13、鮮油西多士 HKD22、鴛鴦 HKD20

熱熱的菠蘿油包表面酥皮香脆,麵包本身質地柔軟,夾上一片冰凍的有鹽牛油,一口咬下去融化在口中。

尤其這裡選用的都是以新鮮牧草飼養的歐洲進口牛油,牛油裡自然散發一種類似香草的氣息,實在迷人的很。

大大的菠蘿油包,搭配一杯奶茶,當點心剛剛好,這正是道地的香港特色。

IMG_1354r

金華冰室除了出名的菠蘿油包和早餐餐點,也售賣各式飯麵、西餐、老火湯等餐食。

餐牌上的“馬來炒貴刁”,相信就是新馬一帶所熟悉的炒粿條。

IMG_1359r

Kee Tsui Cake Shop 奇趣餅家

135號 Fa Yuen St, Mong Kok, Hong Kong

港鐵旺角站B3出口徒步約5分鐘

港鐵太子站B2出口徒步約7分鐘

Mon~Sun 0800-1930

位於花園街的傳統餅店,店裡維持幾十年來的模樣,提供多款具有特色的中式餅食,每日下午新鮮出爐的紅豆燒餅、光酥餅、雞仔餅、棋子餅、摩羅酥等,不到傍晚時分便已賣得所剩無幾。其中最受食客歡迎的是「紅豆燒餅」,可吃到餅皮的香糯與手工製作紅豆泥的濃密,保留了傳統的口味,亦是下午茶的最佳點心。

另一項人氣餅食「光酥餅」,有著很單純的麵粉與雞蛋香,幾乎沒有任何調味,很有天然生機飲食的古早味。近中秋時,店家也售賣應景的廣式月餅。

IMG_1361r

奇趣餅家與金華冰室只相隔幾條街的距離。

好奇趨勢之下買了一個紅豆燒餅品嘗,果然是好滋味。

IMG_1364r

《 Wong Tai Sin黃大仙 》

黃大仙本屬鄉郊地帶,40年代後期,大量內地移民湧入,漸漸在區內搭建寮屋居住,當中最為人知有大磡村,即荷里活廣場前地。60年代起香港工業起飛,此區成為輕工業區,今日雖興盛不再,但黃大仙祠與志蓮淨苑這些特色建築仍屬當區代表。

IMG_1365r

Sik Sik Yuen Wong Tai Sin Temple 園黃大仙祠

Hong Kong, Chuk Un, 竹園村二號

港鐵黃大仙站B2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0730-1630

IMG_1377r

譽享中外的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始建於西元1921年,主要供奉道教神祠黃初平,同時亦供奉孔子和觀音菩薩,以儒、釋、道三教融合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黃大仙祠除了主殿外、還有麟閣、三聖堂、孟香亭、從心苑、飛鸞台、九龍壁等傳統建築。

做為華人世界諸多信眾參拜及占卜的廟宇,黃大仙祠獲得授權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

據說黃大仙的籤文靈驗,常年吸引無數善信前來膜拜求籤,香火鼎盛。每年農曆年大年初一,有不少人遠道而來強頭香,成為香港賀歲的重要習俗。

IMG_1384r

遠道而來,當然要求一支籤。

IMG_1382rIMG_1379r

隨著時代的進步,籤條已被淘汰,廟宇進化至線上解籤的境界。

IMG_1385r

不曉得是線上解籤服務,抑或是冠病疫情所致,寺廟一旁的解籤處,一排數十間店鋪都大門深鎖,人去樓空。

反觀另一側售賣特色小飾物的香鋪,仍敞開店門,招攬客源。

走到這裡,黃大仙祠一遊宣告一段落。

下一站過海往香港島去~

IMG_1389r

Hong Kong Island香港島 ]

香港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中第二大的島嶼,清朝在1842年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在這時正式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之一。香港島是香港開埠後最早發展的區域,中環一帶有「維多利亞城」的稱號,也是現在世界的金融重鎮。二戰後,香港主要以商業貿易為經濟發展重心,各家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外國領事館以及幾乎所有的公司或分公司都在中環一帶設立據點。政治方面,港島也是香港的行政、立法與司法的中心,不少百年古鎮,如前中區警署建築群、立法會大樓、終審法院等設立於此,是走訪歷史古蹟及觀光購物的主要區域之一。

North Point北角 》

北角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興發街與屈臣道、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也是香港島最北的地區,在未填海時曾為一個海角,故名北角。1880年,英軍在北角設立砲台並開始了北角的歷史。砲台亦是砲台山區的地名以及砲台山道的由來。當時北角並無民居,由於水深岸高,吸引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在此興建。

70年代有不少上海人在北角居住,於是這裡又稱小上海。80年代又有不少福建人在此定居,故後來又稱小福建。早期區內亦是傳統左派的聚居地。北角的傳統商場不少,包括國都廣場 、華懋交易廣場II期、馬寶33廣場、新都城大廈/新都城百貨公司、春秧街街市、馬寶道街市。

IMG_1391r

Lee Keung Kee North Point 強記北角蛋仔

492 King’s Rd, North Point, Hong Kong

港鐵北角站B3出口徒步約1分鐘

Mon~Sun 0700-2300

北角曾有3間大排長龍的小吃店:「利強記北角雞蛋仔」、「十三座牛雜」和「王記糖水」,但隨著店舖租金大幅上漲,經營20年的「王記糖水」在2014年宣告歇業,「十三座牛雜」則曾轉戰台北士林夜市,昔日「北角三條龍」只剩下雞蛋仔讓眾人回味 。

IMG_1395r

利強記店鋪分前後兩部分,前方售賣咖喱魚蛋、燒賣、腸粉、糯米雞等點心。

而後方則專賣雞蛋仔。

IMG_1397r

店鋪外牆貼滿雞蛋仔獲獎證書與名人造訪美照。

IMG_1401r

我們到訪時因未到營業時間,烤盤仍處於待熱狀態。

手法熟練的店員,以“聽”的方式來確認烤盤是否已完成備熱階段。

IMG_1403r

雞蛋仔是香港原創街頭小吃, 香濃的麵糊一上烤盤,以熟稔的手法在鐵盤均勻轉上一圈,一顆顆的小雞蛋仔被溢出來的麵糊連成一片,特殊的造型,拿在手上一口接一口,雞蛋仔外皮香酥有嚼勁,內餡Q嫩香甜。

IMG_1409r

一個不小心被我們發現廚房一角有小強出現!

IMG_1413r

雞蛋仔 HKD25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嘗了雞蛋仔。

雖然是第一位顧客,也等了將近20分鐘,不嘗對不起自己。

IMG_1400r

咖喱魚蛋 HKD11

利強記除了雞蛋仔,也售賣另一道香港經典街頭小吃「咖喱魚蛋」。

魚蛋彈牙入味,微微的咖喱辣勁,帶點淡淡椰香,是香港學生最愛的小吃之一。

IMG_1414r

Tramways路面電車(百年歷史叮叮車)

叮叮車就是香港的路面電車,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街上運行時會發出「叮叮叮」的聲音取代喇叭聲來警告路上的行車與行人,這鈴聲成為它親切可愛的別名。行駛於香港島的筲箕湾到堅尼地城範圍,每日平均接載超過20萬人次,也是全球少數保有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往來車次頻繁,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班電車,從早上0600開始發車至晚上2400發出末班車,論次計費,成人港幣3元,兒童港幣1.5元。

Causeway Bay銅鑼灣 》

銅鑼灣原指維多利亞公園的海灣及其東岸,古稱鹽船港,後因以前該處的海岸線像銅鑼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線就是在今天的銅鑼灣道。18世紀,戴氏家族於海灣東岸建有鹽船灣紅香爐廟,即今天的銅鑼灣天后廟。而現在一般稱為銅鑼灣的位置則原稱東角,指維多利亞城以東的一個海角,而東角的位置大概在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銅鑼灣是香港島的主要商業與娛樂場所集中地,有多家大型百貨公司及大型商場,像是崇光百貨、時代廣場、利舞台廣場、世貿中心。

IMG_1425r

Yee Shun Milk Company 義順牛奶公司

506 Lockhart Rd, Causeway Bay, Hong Kong

港鐵銅鑼灣站C出口徒步約5分鐘

Mon~Sun 1200-2300

義順最為人稱道的是「燉雙皮奶」,而雙皮就是功夫所在,第一層是在製作時先將牛奶冷卻,表層凝固的第一層皮,將皮輕輕劃開倒出冷卻的牛奶,牛奶再加上糖和雞蛋,打均後倒回碗中,第一層皮浮在上層,隔水蒸熟後燉奶凝固,便產生第二層皮,由於一碗燉奶有兩層奶油表皮,因此稱之為「燉雙皮奶」。

IMG_1430r

店內裝潢與N年前大不相同。

IMG_1428r

雙皮燉奶 (熱) HKD38、巧手薑汁燉鮮奶 (熱) HKD39

這道「燉雙皮奶」的特色就在奶皮上,營養也全都凝聚在上頭,嚐起來入口即化,奶香味在口中繚繞不散,兼具營養與美味。

IMG_1432r

Lee Garden Road利園山道

港鐵銅鑼灣站F出口徒步約2分鐘

位於銅鑼灣軒尼詩道以南,希慎道以北,與波斯富街南北平行走向。

從前的利園山道兩旁開設不少食肆、地舖和樓上舖,一整排的成衣批發店,讓人目不暇給。

現在今非昔比,叫人不甚唏噓。

IMG_1434r

Times Square 時代廣場

1號 Matheson St, Causeway Bay, Hong Kong

港鐵銅鑼灣站A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1000-2300

時代廣場是銅鑼灣地區最大的商場,商場因為每年年終的萬人倒數計時而越來越知名,現在已等同於銅鑼灣的地標;正門口的大時鐘、大電視牆,更成為香港人相約聚會的標準場所,不管白天黑夜、平日或假期,這裡永遠站滿絡繹不絕的人潮。

商場內部商店加上停車場共有16層,各式店面超過300家,除了地下樓的超市、小吃街,10樓至13樓還設有「食通天」,是較為正式的餐廳,菜色均在水準之上,用餐尖峰時段若沒訂位,或許就得在門外排隊等候。

IMG_1450r

Under Bridge Spicy Crab 底辣蟹

Hong Kong, Causeway Bay, Lockhart Rd, 391號一樓 Golden Jubilee House, 地下及

港鐵銅鑼灣站C出口徒步約4分鐘

Mon~Sun 1100-0100

IMG_1440r

隨著香港政府停止發出大排檔牌照,香港的大排檔越來越少,昔日名氣響亮的大排檔、紛紛改設店面,以全新面貌繼續服務舊雨新知,「橋底辣蟹」便以過往大排檔所在地與招牌菜命名,將炒辣蟹、油鹽水煮蜆等料理精緻化,用餐環境也更加舒適,讓想試試大排檔豪邁滋味的食客得以一償宿願。

IMG_1447r

招牌橋底辣蟹 HKD680、椒鹽特大瀨尿蝦皇 HKD368

以正宗避風塘辣蟹聞名的「橋底辣蟹」,每日凌晨從魚市場批貨,每隻螃蟹都由老闆親自挑選,至少要重半斤以上才能選上。來自越南的螃蟹肉厚肥美,選自澳洲的螃蟹則是體型壯碩,每一隻都是新鮮無比且現場直接料理。過程中先炸蟹鉗,放入蒜蓉、乾蔥、辣椒、豆豉等食材混炒,置入盤中時如金黃色沙丘覆蓋,就是避風塘炒蟹的特色。椒鹽大瀨尿蝦從紐西蘭進口,一隻身長十多吋,值得注意的是螃蟹和瀨尿蝦價格昂貴,建議點菜之前先詢問費用。

*港知識《 活跳海鮮》

避風塘炒蟹:香港有名的香辣料理,源自避風塘漁民的水上食肆,不過隨著水上人家減少,大部分也移置岸上,開起專門的避風塘料理餐廳。螃蟹與蒜炒得香氣十足,保留些微濕潤口感,搭配白粥和啤酒風味絕佳,吃完螃蟹後,把盤裡香噴噴的蒜酥拌著細綿的白粥吃。

瀨尿蝦:香港常見的海鮮,料理手法很多,但多為時價,點餐前要確認費用的計算方式。

IMG_1452r

Bowrington Villain Hitting 鵝頸橋打小人 

1 Canal Rd E, Bowrington, Hong Kong

Mon~Sat 0900-1800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這種別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已被香港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在2009年登上美國《時代雜誌》,被列為「亞洲安慰心靈的最佳事物」之一。

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例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鵝頸橋橋底便成為打小人的熱門聖地。每逢驚蜇,都有不少人前往當地的土地廟進行打小人活動,從前多為老人家,近年亦有年輕人參與。

打小人儀式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及山邊等地方進行。因為這些地方較易招惹鬼神。又說因為三叉路口煞氣大,可以克制小人,叉傷小人。此外,廟宇內的廟祝也兼營打小人服務。在香港除了堅拿道,還有灣仔洪聖廟、油麻地榕樹頭、上環廣福義祠及半山區的司徒拔道,乃至各區的廟宇都有職業打小人。

打小人的道具及祭品共有五鬼紙、三支香枝及兩支香燭、黃老虎紙、舊鞋及磚塊、肥豬肉及豬血、水果、聖杯、米粒及五色豆。而打小人儀式可分為8個部分,即奉神、稟告、祭白虎、打小人、化解、祈福、進寶和擲筊。拜神婆在打小人時會一邊拿著鞋打向小人紙,一邊念著口訣,以咒罵被打的目標人物。除粵語口訣外,近年甚至演化出英語口訣,而且頗為押韻。

若想自己打小人,可到紙紮店或商店買「打小人套裝」,裡面包含需要的小人紙和紙老虎,但舊鞋和肥豬肉要自己準備。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可打小人,不可在室內打小人,免得引小人入室。另外,別打到自己的影子,不然小人打不成,反而打自己。最重要的是小人紙最後要燒掉,用過的舊鞋也不能再穿,以及別把祭品帶回家。

IMG_1453r

Central中環 》

英治初期劃分港島中西部為四環九約,「四環」先有上、中、下三環(下環即灣仔),後加入堅尼地城為西環,而中、上環兩地均是昔日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方。中環又稱中區,位於香港島的中西區,是香港政治金融中樞,也是港島開埠最早開發的地區。早在1841年,英國人佔領香港便率先在中環建立軍事基地,並迅速興建多條道路,並在下亞厘畢道山坡劃為政府專用地段,而作為港英政府象徵的港督府便座落在政府山的中央位置。

IMG_1455rIMG_1463rIMG_1468r

Pottinger Street石板街 

港鐵中環站C出口徒步約3分鐘

本名砵甸乍街,為有利排水及方便行人使用,路面鋪以石板,故稱石板街。街道分成三段,兩旁均有店鋪,主要售賣髮飾、成衣及精品,萬聖節等節日更會有Cosplay服裝出售。此外還有一些修補衣服、買賣銅鐵的傳統老店。現時部分路面被混凝土覆蓋,不復當年景象。

IMG_1475r

Lan Fong Yuen 蘭芳園

2 Gage St, Central, Hong Kong(中環總店)

港鐵中環站D1出口徒步約8分鐘

Mon~Sat 0730-1800 / Sun Closed

44 Natha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尖沙咀分店)

港鐵尖沙咀站E出口徒步約3分鐘

Mon~Sun 1030-1800

位於史丹利街附近的結志街,40多年前搭建在斜坡之上的鐵板小屋已擴充為店舖,這是一家非常老字號的茶餐廳,老到室內完全沒什麼裝潢,仍是一張張板凳招待客人,就連所謂的「大門口」都小到會讓人不經意的一閃而過。

如今的蘭芳園只有中環總店與尖沙咀分店仍照常營業,而設在上環信德中心商場的分店已暫時歇業。

1952年,蘭芳園首創港式飲料鴛鴦與茶袋沖製的俗稱絲襪奶茶的香港式濃滑奶茶,使用來自斯里蘭卡科倫坡的季後茶葉以及馬來西亞植脂奶沖製,利用自製綿紗網袋快速的上下搖動,過濾出來的奶茶加入牛奶,形成滋味甚好的奶茶,一入口果然香濃醇美,奶味與紅茶以適當比例合為一體,不苦也不澀,更沒有一般茶餐廳用奶精代替牛奶的人工味,加入少許糖滋味更好;聽說蘭芳園的冰奶茶味道更棒,就算冰塊融化也不會稀釋奶茶的濃度。

此外,這裡亦供應傳統茶餐廳美食如多士、三文治等,也有蔥油雞扒撈丁、奶油豬仔包、豬扒包、以及番茄土豆湯通粉。

IMG_1481r

絲襪奶茶 (凍飲) HKD28

堂食設最低消費,即HKD40以上。

外帶等候區的隊伍相當長,店員態度不友善,買杯飲料需受氣,而且奶茶普普通通,我覺得不值得。

IMG_1486r

Yung Kee Restaurant 鏞記酒家

Yung Kee Building, Wellington St, Central, Hong Kong

港鐵中環站D1出口徒步約4分鐘

Mon~Sun 1100-2230

半世紀前,創始人甘穗輝先生發跡於大排檔,以馳名的燒鵝吸引港澳碼頭一帶從外地抵港的遊客、泊港輪船的海員,原來只是路邊一處小小燒鵝攤販,因為獨特料理手法烹煮出肉嫩皮脆令人讚賞的口感,經過口耳相傳使得生意興隆,如今攤販一躍成為知名餐廳,遠從世界各地來此嚐鮮者絡繹不絕。

除了燒鵝,鏞記擅於泡製傳統而有水準的菜式,2006年已故負責人甘健成出版《鏞樓甘饌錄》撰寫相關知識。

歷史超過70年的鏞記,以往擁有「富豪飯堂」稱謂,來這裡用餐的名人無數,早在1968年,美國《財富雜誌》就曾將其列入世界15大食府之一。

鏞記鎮店美饌除了享有「飛天燒鵝」美譽、早期赴港旅遊的最佳伴手禮「金牌燒鵝」之外,得獎菜式「龍蝦過橋」、「北菇蒸田雞」、「鏞記清酒鮑皇」、「松子雲霧肉」、「禮雲子琵琶蝦」,以及內容有炸鯪魚、蝦春卷和炸鮮奶的「順德三寶」也頗具特色。

IMG_1488r

巧手水晶鵝肝凍 HKD120

IMG_1493r

燕窩海鮮灌湯餃 HKD88

IMG_1489rIMG_1491r

正宗炭燒黑鬃鵝 (例牌) HKD300

IMG_1495r

紅燒石岐乳鴿皇 HKD230

*港知識《名師燒味》

燒鵝:香港出名的燒味,把填滿調味料的鵝,掛進炭爐裏用高溫燒烤,以皮脆帶光澤,皮汁多為上品,通常配以甜酸醬汁食用。外皮薄脆、炭香四溢,鵝肉豐腴肥美,口感豐厚,炭火名爐來香港必吃的燒鵝,是許多餐廳的壓箱寶,這家餐廳工夫有沒有,一試便知。

乳鴿:燒乳鴿是中國廣東名菜,把未滿足月的鴿子先用滷汁浸至入味,再放進滾油生炸。皮脆肉嫩,香氣十足,所以受到不少人的喜愛。最早在沙田出名,現在大部分的酒樓也有供應。

IMG_1512r

Lan Kwai Fong 蘭桂坊

1 Lan Kwai Fong, Central, Hong Kong

港鐵中環站D1、D2出口,往太平山方向,從皇后大道右轉至德己立街,沿著上山方向直走即達

Mon~Sun 1100-0600

鄰近蘇豪美食區的蘭桂坊是香港很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蘭桂坊狹義指的是中環區的一條上坡小路,廣義則泛指已立街、威靈頓街、雲咸街、和安里、仁壽里和榮華里範圍內的大小酒吧、餐館等 。

蘭桂坊是個充滿西方風情的地方,許多西方遊客到香港特別喜歡群聚在蘭桂坊吃飯或飲酒,就連在餐廳或酒吧工作的員工,也有很多是出生於香港以外的區域,漸漸形成了蘭桂坊的洋風氣,特別在西方慶典的特殊節日裡,蘭桂坊亦會應景舉辦各式主題活動,例如萬聖節、聖誕節、新曆新年等等,舉辦活動時,都會召集各式攤位,分別販售區內餐廳和酒吧製作的各國小吃和飲料;同時也有手工藝品、飾品、T恤等紀念攤位;為了配合小朋友,街上還會設有適合小朋友的益智遊戲攤位;音樂啤酒嘉年華,則是可發掘你從來不知道的啤酒口味,100種以上的啤酒品牌,可說是好喝、好玩又驚奇的三種體驗。

蘭桂坊獨樹一幟的熱鬧氣氛,令這裡成為香港特殊的時尚指標,讓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IMG_1510r

Hoegarden HKD78

小酌一大杯,結束今日行程。

IMG_1516r

臨睡前,打開手機計步記錄一看,天啊!我們竟然走了將近12公里路!

QE說等同於跑了30圈體育場的跑道!

今天,雖然食多但也多動,罪惡感瞬間消除。

晚安~


♥ 香港4天3夜遊 ♥

【Day 4】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Day 3】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

【Day 2】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2『旺角/黃大仙/北角/銅鑼灣/中環』25.08.2023

【Day 1】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1『新加坡/尖沙咀』24.08.2023

執子之手 · 環球旅行

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1『新加坡/尖沙咀』24.08.2023

如願,今年生日再次出走。

IMG_1160r

拋狗棄子畢竟走不了太遠。

IMG_1176r

對新航的這份堅持,是犒賞自己的小禮物。

IMG_1183r

雖然他們的飛機餐還是有待進步,不過這間公司有“家的感覺”仍是我支持他們的首要原因之一。

IMG_1187r

Hong Kong香港 』

全名香港特別行政區,英文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KSAR),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特別行政區,位於華南沿岸、珠江口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262個大小離島組成。「香港」這樣的地名概念,大約是明朝末代開始,當時指的大約是香港仔(現在香港島的東南邊)的地方。一直到1841年英軍登陸香港,從村民口中得知「Hong Kong」名稱,便以其當做全島的稱呼。後因第一次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中國迫於國防及經濟上的無力,和英國先後簽署了《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陸續將香港島、鴨脷洲及九龍半島南部、昂船洲割讓予英國,史稱「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的歪風一被樹立,其他列強也紛紛以降低關稅、租界、領事裁判權、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占有權以及貿易各方面等不合理要求對中國無限上綱。1898年,英國再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200多個島嶼,為期99年。這一系列的割讓和租借,形成了現在香港的邊界。而這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隨著國民政府上台,對部分國家開始展開收復主權「改訂新約」運動。後因國共內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先後以不收回香港主權,換取英國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後經幾十年的談判磋商,於1984年12月19日,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在1997年7月1日需將租約到期的新界和永久割讓予英國的九龍與香港島一併移交中國,香港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IMG_1196r

Ho Hung Kee Congee & Noodle 何洪麵專家(機場分店)

香港离岛区赤鱲角翔天路1号香港机场一号客运大楼抵港层(L5)接机大堂(非禁区)

Mon~Sun 0600-2400

創立於1946年的何洪記粥麵店是一家傳統粥麵店,創始人何釗洪是香港五大雲吞麵始祖廣州池記麥煥池的入室弟子。

最初於灣仔軒尼斯道開業,1973年搬至銅鑼灣,後又遷至希慎廣場。IMG_1208r

羊城荔灣艇仔粥

何洪記多次獲得米其林肯定,一路來堅持傳統粥麵,依照正統古法製作餐點,麵條均為自製,搭配蝦仔高湯,而粥品是使用腐竹江瑤柱以及火紅的珍珠米,細火煲煮至2小時以上,呈現濃稠綿密之感。

IMG_1206r

正斗鮮蝦雲吞麵

雲吞也是這裡的招牌,瘦肉都依照傳統比例,3分瘦肉、7分蝦,份量不大但是味道正點。這裡的「乾炒牛河」,以古法豬油炒成,每條河粉都沾滿獨家秘製醬油,搭配鮮滑的牛肉片,飽滿均勻,曾被美食家蔡瀾譽為全港第一。

IMG_1209r

吃完午餐後,即刻趕往位於九龍尖沙咀的酒店去~

IMG_1211r

[ Kowloon九龍 ]

相傳有一位天子出巡來到九龍時,舉目四望,但見八山環抱,便以「八龍」命名;隨從提醒皇帝,皇帝是人中之龍,應該是九條龍,於是皇帝命名該地為「九龍」。九龍 (Kowloon) 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九龍的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與香港島南北相望,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填海新生地。九龍總共分為五個區域,包括九龍城區、觀塘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和油尖旺區。其中以尖沙咀、油麻地及旺角(簡稱油尖旺)地區中購物、飲食、娛樂與文化應有盡有,與港島區的銅鑼灣、中環不分高下。

Tsim Sha Tsui尖沙咀 》

尖沙咀位於北以柯士甸道至康莊道為界的九龍半島南端,與香港島的中環及灣仔隔維多利亞港相望。尖沙咀,古稱尖沙頭、舊名香埗頭,其原海岸線約在廣東道、梳士巴利道、漆咸道一帶,這裡原有兩個平行的海角,包括九龍角、黑頭角,海角之間還有小海灣。經過多次填海工程,今天的尖沙咀已經增加不少土地面積而依然是香港的高度發展區域,故一直是香港心臟地帶。尖沙咀因舊水警總部(1881 Heritage現址)入海口的沙灘狀似尖嘴而得名,明朝萬曆年間編撰的《粵大記》已載有地名「尖沙嘴」,後因現代多數公共設施與政府文件以「咀」代「嘴」,故俗稱「尖沙咀」。1860年英國憑《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其後於尖沙咀興建軍營、水警總部及填海,逐漸成為外國人聚居地。天星小輪1898年通航至今,連接港島和九龍,1960年代荷里活電影《The World of Suzie Wong》(蘇絲黃的世界)於此取景而聞名海外。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尖沙咀被定為香港終點站,成為香港重要樞紐。70年代,原尖沙咀以東的紅磡灣西岸再次進行填海工程發展成為尖沙咀東及紅磡用地,而隨著尖沙咀的發展,尖沙咀火車站主樓亦於1978年拆除並遷往紅磡,原址即興建香港太空館與香港文化中心,而車站的鐘樓則在市民要求被保留下來依然屹立在九廣鐵路舊尖沙咀火車總站位置,成為尖沙咀地標之一。火車站搬遷之後,部分曾被路軌占用的地方也被重新發展成為新世界中心等地。尖沙咀有海港城等大型購物商場和歷史博物館、科學館、文化中心等文化消閒去處,還有重慶大廈、清真寺及金巴利街等異國風情匯聚點,是集美食、商業及文化的多元化地區。

*港知識《咀與嘴》

  • 咀為動詞,如咀嚼。
  • 嘴為名詞,如嘴巴。
  • 「沙嘴」為地貌形態名詞,故不難理解昔日稱為尖沙嘴,今日港鐵等通用「尖沙咀」僅為約定俗成,文法上尖沙嘴方為正確,故「大角嘴」而非「大角咀」為同一道理。

IMG_1216rIMG_1217rIMG_1221rIMG_1225rIMG_1229rIMG_1232r

Regency Hong Kong, Tsim Sha Tsui 香港尖沙咀凱悅酒店 

18 Hanoi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香港尖沙咀凱悅酒店位於河內道集零售及高級住宅和公寓的綜合商廈K11的3樓至24樓。提供381間客房及套房,所有房間均能飽覽維多利亞港、香港島與九龍迷人景致。擁有4間餐廳及酒吧,休閒設施完備,包括戶外游泳池、健身室、空中花園。K11是九龍區最高地標之一,其中包括一個結合藝術館與購物商場的6層K11購物藝術館,地下連接港鐵站,交通方便快捷。

K11 Art Mall (K11) 購物藝術廊

18 Hanoi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D3/尖東站N3、N4出口即達

Mon~Sun 1000-2200

K11號稱其商場為「全球首個購物藝術館」。

K11位於油尖旺區尖沙咀,是河內道18號重建項目的商場部份,商場樓高6層,樓面面積34萬平方呎,耗資30億元興建,於2009年11月27日對外開放,開幕典禮於同年12月17日舉行。

商場自資2,000萬港元,在每層放置了多件藝術品,合共13組,全部由K11創辦人兼主席鄭志剛挑選。藝術品由座椅、天花掛飾、以至外牆裝飾及巨型雕塑等,大部分由本地藝術家創作,包括李展輝、莫一新及文鳳儀等。場內亦設有19個展覽陳列窗,遍佈於商場4層的店舖之間,讓本地藝術家展示作品。

此外,商場亦會舉行各類藝文活動,如藝術展、主題工作坊、電影放映會、本地獨立音樂表演及跨界文化交流座談會等。

除了引入世界各地及本地優秀的獨立品牌和特色餐廳,K11購物藝術館更設有多個主題零售區域,包括薈萃國際設計精品的K11 Design Store、以及美妝產品為主的K11 Beauty、集合創意品牌的K11 Select及有關自然與美藝的K11 Natural。

K11 Art Mall與K11 Musea兩個商場皆以藝術為主軸,但兩者的品牌和路線是有些不一樣的,更像是互補的關係,K11 Art Mall較多本地設計品牌,品均消費也比K11 Musea低,若想找比較有個性、有品質,且價位不算太高的商品,K11 Art Mall將會是理想選擇。

IMG_1234r

酒店樓下K11商場內的餐飲店,好熟悉的感覺,彷彿沒離開過新加坡。

IMG_1235r

Ikea亦是商場的主要零售店之一。

IMG_1236r

酒店樓下商場設有連接港鐵尖沙咀站的通道。

即時颳風下雨皆不愁。

IMG_1247r

酒店職員指示我們沿著港鐵站地下道走較不易迷路。

距離最後一次訪港,已是9年前的往事,事過境遷,密密麻麻的鋼骨水泥之下確實叫人迷茫。

我們聽取建議,果然不費多大力氣即突破重圍來到海運大廈。

IMG_1254r

Paper Moon

Shop OTE301, Ocean Terminal Harbour City,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 Kong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港鐵尖沙咀站A1出口徒步約14分鐘

Thu~Mon 1130-1500、1530-1730、1800-2400 / Tue&Wed 1130-1500、1530-1700、1800-2400

1977年,Pio Galligan與他的妻子Enrica Del Rosso在米蘭時裝區開設Paper Moon,餐廳開業40多年以來,憑藉不矯飾的道地義大利菜及優雅輕鬆的用餐環境,令許多老饕特地前往當地朝聖。

而品牌於多國開始分店,2017年進駐香港海港城,這是大中華地區首間分店,餐廳融合現代簡約設計手法於工業風當中,讓食客好像置身時尚愜意的米蘭。

IMG_1256r

Paper Moon座落於海運大廈新擴建的大樓, 坐擁270度維多利亞港美景,餐廳大量使用落地玻璃,所以不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可邊嘗美食邊欣賞海景,是情侶約會的絕佳浪漫地點。

IMG_1267r

餐廳亦設有戶外座位。

炎炎夏日,戶外高溫下用餐,我覺得簡直是折磨,毫無浪漫可言。

IMG_1261r

隨餐附贈的小食。

IMG_1269r

Prosecco HKD98

IMG_1271r

Lobster Salad 龍蝦蕃茄沙律 HKD268

with Cherry Tomatoes, Tropea Onion and Olive Oil Dressing

IMG_1278r

Pizza Al Salmone E Asparagi 煙三文魚、蘆筍、牛乳芝士披薩 HKD238

Smoked Salmon,Green Asparagus and Mozzarella

Paper Moon希望能把米蘭總店的菜單原汁原味帶來香港,披薩是最受歡迎的招牌菜之一,為了提供最道地的披薩,餐廳特地從米蘭購入重達4噸的Ambrogi披薩烤爐,這個披薩烤爐可同時烤製8個12吋的披薩。

IMG_1280r

Pan-Fried Ribeye 香煎眼扒伴雞油菌汁 HKD398

with Chanterelle Mushroom Sauce

IMG_1263rIMG_1286rIMG_1266rIMG_1285r

白天與黑夜,各顯風采。

Paper Moon的價位相當高,但以食物的品質與美味,以及無死角的海港景色,仍是值回票價。

IMG_1317r

A Symphony of Lights 幻彩詠香江

Central、Admiralty、Wan Chai、Tsim Sha Tsui、West Kowloon、Hung Hom

Mon~Sun 2000

一項打破金氏記錄的精彩傑作,2004年由香港旅遊事務署籌備的一個觀光主題,耗資超過四千萬港幣,聯合維多利亞港兩岸逾40座商業大樓燈光匯演,在主要觀賞區域播放有背景音樂及旁述,被譽為是全球最大型的燈光音樂匯演。

觀賞位置-九龍尖沙咀的九龍公眾碼頭、香港星光大道可觀賞香港島部分、香港島灣仔臨時海濱花園可觀賞九龍部分,或者在天星小輪之上觀賞環場最佳角度。

尖沙咀海濱花園、以及灣仔的金紫荊廣場海濱長廊可收聽到「幻彩詠香江」的音樂和旁述的現場廣播,每逢週二、四、六以國語播送,週日則以廣東話播送

IMG_1319r

Nathan Road彌敦道

Kowloon, Hong Kong(North end Boundary Street / South end Salisbury Road)

港鐵尖沙咀站E2出口徒步約1分鐘

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也是九龍的第一條道路,以第13任港督彌敦爵士命名。

道路南北走向,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油尖旺區的骨幹道路,全長6公里。

港鐵觀塘線及荃灣線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通過此路地下。

彌敦道連接大埔道的九龍段,由南至北組成九龍半島的中軸線。彌敦道兩旁商業和住宅大樓林立,入夜之後彌敦道燈火輝煌,霓虹招牌閃爍,遊客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因此有「金一哩」之稱。而香港販售金飾的珠寶店,也大都集中在彌敦道,像是周生生、周大福、六福、謝瑞麟等,成為競爭激烈的金飾重鎮。

IMG_1320r

ChungKing Mansions (重慶大廈) 

Chungking Mansion, 36-44 Nathan R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Mon~Sun Open 24hours

重慶大廈是位於尖沙咀彌敦道上的一棟混合式商場,因為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而聲明大噪。

這棟大廈因為裡面設有許多平價旅館,且是廉價成衣、手機的集散地,因此匯集了來自東南亞、印度、中東和非洲等各國的商人、勞工及世界各國的自助行旅客,同一時間這棟大樓最高可居住超過4,000人,近100種不同種族、信仰的人們包括用花布遮蔽全身的穆斯林婦女、熱褲背心的各國遊客、黝黑皮膚手帶金錶的非洲壯漢、捲髮大眼的印度小學生、穿梭在同一棟大樓,摩肩擦踵、人來人往卻對對方一無所知。

這個特別的現象被稱為是體驗全球化縮影,也因為龍蛇雜處被譽為「世界的貧民窟」,而在這棟大樓裡有兩個不同的商場,一個是由重慶大廈大門進入,人口複雜、警衛遍佈,電梯外既有螢幕可監視電梯內,販售各式中東、南亞用品及通訊用品的商場,另一邊則是一般香港常見的商場、莎莎、大家樂等,主要客人也是香港當地人,同一棟大廈內兩個商場並不互通,這點凸顯了重慶大廈獨立封閉性的特有現象。歷盡幾次旅客受傷事件後,危險、複雜更成為它的代名詞。不過因為住宿便宜、交通方便,現在仍是許多背包客投宿選擇。

另一個令少數香港當地人會光臨重慶大廈的原因,是因為大廈內有名的「皇宮印度餐廳」,這間號稱全港最好吃的咖喱,自1978年於重慶大廈開業,是鍾情大廈開設印度餐廳集中地的始祖,也被評為香港的百大餐廳之一。

IMG_1518r

回到下榻的酒店,才發現其實我們的客房也可遠眺維港景色。

若是樓層再高一些,精緻將更加迷人。

從海運大廈徒步回酒店,沿路恰巧遇上「幻彩詠香江」的播放時間,之後更意外收穫重慶大廈。

有時候旅行無需太多計畫,偶爾出現的驚喜反而叫人難忘。

4字末生日,首次體驗香港夏日超熱情的溫度,我將難以忘懷這一天。


♥ 香港4天3夜遊 ♥

【Day 4】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4『佐敦/油麻地/新加坡』27.08.2023

【Day 3】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3『中環/太子/深水埗/佐敦』26.08.2023

【Day 2】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2『旺角/黃大仙/北角/銅鑼灣/中環』25.08.2023

【Day 1】為自己出發 >> 香港 > Day 1『新加坡/尖沙咀』24.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