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 · 執子之手 · 年少輕狂 · 環球旅行

【Day 4】『覓尋 • 秘謐緯度』{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區/環狀運河區 24.11.2023

今日行程第一站~參觀梵高博物館。

電車 Tram

荷蘭的市區境內,多靠巴士或電車負責運輸大計。不過只有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這類大城市才有電車。在阿姆斯特丹境內,電車與巴士,尤其是中央火車站前的數條路線,等於串連了阿姆斯特丹所有主要觀光景點,對遊客來說,相當方便。而荷蘭的地鐵路線建造得很短,地鐵主要功能應算是通勤接駁,服務居住在郊區的民眾前往市中心。目前全荷蘭只有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這兩個城市有地鐵。在市區內不建議使用地鐵,因為大大小小的景點都可靠巴士、電車或徒步前往,快速且方便。有時候,地鐵站甚至離景點還頗有一段距離。

中央火車站前的電車站,搭乘2、5、12號電車可直達梵高博物館。

2號和12號電車一直是我很嚮往乘搭的電車,因為它途徑的路線可是被譽為最佳電車之旅。

*小常識《最佳電車之旅》

從中央火車站出發的電車2號、4號、12號是城中最佳代步工具之一。國家地理雜誌曾盛讚2號電車有著全球最佳大眾運輸路線,行經許多熱門觀光景點,比如水壩廣場、辛格花市、萊茲廣場、國家博物館、翁岱爾公園等。

上電車前,先讓我把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投入郵筒。

「 Museumkwartier博物館區 」

博物館區在19世紀以前只是工廠林立的沼澤地,後來市議會決定將這裡重新整頓,幾座最重要的博物館相繼設立於此,包括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音樂會館Concertgebouw、市立美術館Stedelijk Museum,以及梵高博物館Van Gogh Museum,皆集中在博物館廣場Museumplein的周邊,成為阿姆斯特丹的藝文特區。

Van Gogh Museum 梵高博物館

Museumplein 6, 1071 DJ Amsterdam, Netherlands

電車Tram 2、5、12號Van Baerlestraat站,往國家博物館方向徒步20公尺,即能看到位於右側的博物館入口處

Mon~Sun 0900-1800 

成人EUR20/18歲以下免費

於西元1973年開幕的梵高博物館,由荷蘭風格派建築師--格里特.里維德Gerrit Rietveld所設計,他採用簡單的幾何線條為大樓主軸,以灰白色的低調色系搭配透明的玻璃窗,讓自然光線流竄至博物館內,散發出高雅脫俗的氛圍。至於另一棟半圓形的建築,則為後來增建的新館展覽廳Kurokawa Wing,是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的作品。在方形的舊館內,總計超過200幅梵高的油畫、580幅素描和750封私人信件,並且依照畫作的時間來陳列,讓我們能夠窺見他在不同時期的畫風轉變,從荷蘭、巴黎、到南法的時光,每一幅畫的風格皆反映梵高當時的心境。除了梵高的作品之外,博物館內也展出高更Paul Gaugain、西涅克.勞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莫內Monet等其他現實主義及印象派的繪畫,可以藉此來比較其他畫家和梵高畫風的差異性。

*小常識《博物館之都》

阿姆斯特丹這小小的城市裡,號稱擁有高達75間風格各異、規模有大有小的博物館,從高知名度的必訪景點如國家博物館、梵高博物館、海尼根博物館、安妮之家,到性博物館、小貓館、博斯琴酒之家等特殊主題館等,讓人逛都逛不完,難怪這裡被冠上「博物館之都」的封號。

*小常識《梵高的伯樂》

梵高將多數作品交給居住在巴黎的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保管,除了推廣梵高畫作,西奧也提供他財務支援。西奧離世後,其遺孀瓊安娜Johanna返回荷蘭居住並大力推廣梵高畫作,自此梵高作品才在20世紀初展露光芒。瓊安娜過世後,其子文森.威廉Vincent Willem繼承遺產,他決定打造這座美術館來紀念梵高。

幸好,早在幾個月前已網上訂票,否則肯定緣慳一面。

{ 速寫梵高悲劇性的一生 }

@ 1853年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桑德Groot-Zundert。父親是荷蘭喀爾文教派牧師,母親出生於海牙的一個富裕家庭,1851年與梵高父親結婚。梵高在母親的影響下,自幼就喜歡繪畫,啟發他在藝術方面的天賦。

@ 1869-1880年

輟學後進入交易藝品的Goupil & Cie海牙分公司擔任見習生的工作,1873年見習生結束後被調往英國斯托克維爾的南安普頓街分部工作。由於對歐洲藝術有淵博的理解,他贏得了同事敬重,工作很愉快,他的弟妹曾說這是梵高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隨後,梵高愛上房東太太的女兒歐仁妮·洛耶Eugenie Loyer卻被拒絕,在心情鬱鬱寡歡下影響工作表現。1875年他的父親和叔叔將他調回巴黎,但一年後他就被解雇。1876年4月,梵高返回英格蘭,前後擔任短暫教職、神職人員。同年聖誕節梵高回家居住6個月,在一家書店工作,但他對書店興趣不大,將時間都花在翻譯聖經的工作上,與此同時陷於宗教狂熱中,一度成為素食主義者。1879年1月,他接受一份到比利時南部工業區的傳教工作,可是梵高極端強烈的宗教情感與悲天憫人的性格,使福音佈道委員會的成員認為他不適合擔任傳教士。他的雙親擔心他的精神問題,曾考慮將梵高送進精神病院,迫於雙親,他後來一度返回埃騰的父母家中。1880年11月,在弟弟西奧的鼓勵下,梵高就讀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註冊成為學院的學生,學習了解剖學和透視等基礎繪畫知識。

@ 1881-1883年

1881年4月梵高再度返回埃騰,他開始以鄰居為模特練習繪畫。同年8月,他愛上表姐科妮莉亞並向她求婚但遭到拒絕,梵高後來據此繪製了《埃騰花園的記憶》。隨後,梵高的父親想要他進入教會工作,但此時的梵高醉心於繪畫,拒絕了父親的提議,並再度離家前往海牙。1882年,梵高牽涉一件妓女懷孕疑案,他的父親強令梵高結束與妓女的關係,梵高起初抗議但在1883年末屈服,之後搬到荷蘭北部的德倫特省居住。到了12月梵高回家,後來又前往尼嫩。

@ 1883-1885年

在尼嫩時,梵高完全埋首於繪畫中,他的創作速度很快,多是以當地紡織工業及農民為主題。1884年秋季,他與鄰居馬格特·貝格曼Margot Begemann相戀卻不被祝福,馬格特自殺未遂的事件影響梵高一家在小鎮的聲譽。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親死於心臟病,他因而哀慟欲絕。1885年初,巴黎畫商對他的作品感興趣,梵高用他的第一幅主要作品《吃馬鈴薯的人》和幾幅農民肖像參展。同年8月,梵高的畫作在海牙參展但這些作品都沒賣出去,他覺得是因為弟弟西奧沒有努力推銷,而弟弟則說這些作品色彩過於灰暗,不符合當下流行的亮色印象派畫風。1885年末,梵高移居安特衛普Antwerp,窮困潦倒的梵高靠著弟弟救濟過活。

@ 梵高畫風(Nuenen努能時期)

受米勒和狄更斯影響,此時梵高偏愛以勞動者為畫作主角,畫面陰暗,描繪勞動者挖掘泥土的手、坐在織布機前專注神情,他認為農民畫裡要有燻肉和蒸馬鈴薯的味道,田野畫中要有小麥和鳥糞的氣味。這些在《吃馬鈴薯的人》畫作中完全展現。

@ 1886-1887年

1886年1月,梵高進入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就讀,但因無法適應學院的教育方式,最終休學。之後跟隨弟弟前往巴黎,認識高更Paul Gaugain、塞尚Paul Cezanne、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等畫家,西奧為梵高安排和畢沙羅Pissarro、竇加Degas、莫內Monet等大師級人物見面,梵高雖未與之深交,但他當時的作品顯然深受這些大師影響。

@ 梵高畫風(巴黎時期)

與巴黎的印象派畫家們交流,畫風轉為明亮多彩,個人風格逐漸成形。喜歡上日本浮世繪畫風,不但收藏畫作,也臨摹許多日本畫師作品,對日本版畫相當著迷。在定居亞爾時期,嘗試將日本畫的精神運用在法國風景中,《花開的亞爾田野》就是代表作。由於沒錢請模特兒,梵高畫了許多自畫像作為色彩練習的作品。

@ 1888年

搬到法國那部亞爾Arles居住,梵高的繪畫技巧達到最純熟的階段,陸續完成幾幅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在亞爾的臥室》、《夜晚的露天咖啡座》、《向日葵》等。同期,梵高邀請好友高更前來同居,但兩人個性極端,對藝術的看法見解不同,在一次劇烈爭吵後,高更奪門而出,梵高精神頻臨崩潰,割下自己的左耳,最後他因精神錯亂而送院治療。

@ 梵高畫風(阿爾時期)

在陽光充足的法國南部,以自然風景和生活即景創作出許多知名畫作,如《亞爾的臥室》、《星空下的咖啡館》,向日葵系列則是為了歡迎高更到來而畫的作品。這時期梵高對自然與生命的歌詠和靈魂的焦慮,透過使用高飽和度的對比色,特別是黃與藍的組合,筆觸強勁明確。

@ 1889-1890年

梵高精神狀態時好時壞,住進聖雷米Saint Paul-de-Mausole療養院。出院後病情反覆,1890年前往巴黎拜訪弟弟西奧,發現弟弟正陷入於嬰兒病重及經濟困難雙重壓力,或許自覺為西奧的負擔,梵高的精神狀態再度不穩定,最終在一片田野中舉槍自盡,享年37歲。嚴格來說,梵高真正投入繪畫的生涯並不長,他的作品在生前也缺乏人們賞識,因此過著窮愁潦倒的生活。然而,梵高對近代藝術史具有深遠的影響,卻是不可否認的,他被評選為史上最偉大的荷蘭人之一。

@ 梵高畫風(Saint-Remy聖雷米時期)

在療養院時不太能外出,作品多半從自然中找靈感或描繪花卉靜物。彷彿預知自己生命已走到盡頭,梵高大量以田野和人物為題作畫,在短短兩個月裡,他畫了80多幅作品。受精神疾病所苦,開始出現漩渦狀筆觸,畫面中強烈的節奏感讓觀看者感受到他強烈的躁鬱與不安。《星空》、《鳶尾花 》、《麥田群鴉》都是這時期作品。

博物館內不允許攜帶隨身物,這裡設有免費的儲物櫃供訪客使用。

怎麼也無法想像可愛的比卡丘會與梵高掛鉤。

[ 梵高博物館必看經典畫作 ]

# 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 1888《自畫像》

梵高畢生畫過許多自畫像,在梵高博物館內也收藏好幾幅。藉由自畫像,大家可感受到他內心的情緒起伏,都反映在畫像的表情之中。梵高幾乎在所有的自畫像中,都會精心打扮,穿著整齊的衣服或戴著帽子,橘紅色的頭髮及鬍鬚流露出粗獷的筆觸,看上去彷彿是一幅流動的畫作。

# The Potato Eaters, 1885《吃馬鈴薯的人》

這幅畫是梵高早年居住在魯嫩Nuenen時期的作品,他以寫實的方式來傳達當地農民的困苦處境。畫中有5人圍坐在木桌前,婦人分配的食物只有馬鈴薯和黑咖啡,簡陋的住所及主角們滄桑的臉部表情,讓人深刻的感受到貧寒的氛圍;灰暗的色彩更影射了平民的心境,並藉由油燈充分展現光影的對比效果,是一幅反映當時荷蘭鄉下地區生活的作品。

# The Bedroom, 1888《在亞爾的臥室》

這幅畫描繪了梵高在南法的自家臥室,不僅題材特殊,構圖也很微妙,沒使用透視畫法,物體的比例顯得有點奇怪。色彩上採用三對互補色,分別是紅和綠、黃和紫、藍和橘,同時省略了陰影,充分表達「簡單」與「休息」的意念。簡單平凡的內容及清新愉悅的色彩,讓人體驗到美好的情境。值得注意的一點,雖然梵高在作畫時是一個人居住,但是從畫中的椅子、枕頭及牆壁上的掛畫都是成雙成對的景象,透露出他內心期盼有人陪伴的渴望。1889年9月梵高重新畫了兩幅相同的畫,一幅存放在芝加哥藝術協會,另一幅則在巴黎奧賽美術館。

# Sunflowers, 1889《向日葵》

梵高一系列的向日葵畫作,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作品,分別是由盛開的花朵到枯萎凋謝的過程,不過只有這幅《15朵向日葵》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裡。1888年,梵高為了要歡迎高更前來拜訪,便在家裡擺放這盆向日葵作為裝飾,象徵著南法的陽光與熱情。綻放的花朵及鮮明的黃色,可以看出梵高對於好友來訪的雀躍心情。

*圖片摘自網絡(原畫被法國巴黎外借至04 February 2024)

# 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麥田群鴉》

《麥田裙鴉》是梵高舉槍自盡前的最後作品。成群烏鴉在黑暗流動的天空中飛舞著,和下方寬闊的黃色麥田形成強烈對比,明亮的麥田搖曳著不安線條,似乎訴說著他不知該如何抉擇的心情。小路盡頭通往深沉黑夜,天空漩渦狀的筆觸顯示心中焦躁,彷彿要把觀賞者吸入畫家內心的陰鬱。整幅畫沒有任何筆直的線條,種種細節都勾勒出他內心徬徨與不安的情緒,有人懷疑這暗示著畫家死亡的心境。

這幅Almond Blossoms 《盛开的杏花》是到訪日才見識的畫作,有一見鍾情的感覺。

我在梵高博物館的戰利品。

其實早在24年前,雙Q爸與我曾造訪阿姆斯特丹。

當年的蜜月旅行安排得很匆忙,10天遊3國,於是在Keukenhof庫肯霍夫與梵高之間,我們選擇了前者,畢竟鬱金香之約是有季節期限的,當時的我深信總會有那麼一天我會重訪這座城市,跟梵高來場遲來的約會。

這一天,一別24年。

離開博物館,接下來的節目皆徒步行。

The Pantry

Leidsekruisstraat 21, 1017 RE Amsterdam, Netherlands

電車Tram 2、12號 Leidseplein站,往東南走Korte Leidsedwarsstraat至Leidsekruisstraat左轉即達

Open Daily 1100-2230

各式燉菜淋上馬鈴薯泥是必點傳統荷蘭菜餚,燉牛肉Hutspot、燉酸菜Zuurkoolstamppot、燉羽衣甘藍薯泥Boerenkoolstamppot,各有不同滋味,初次享用推薦綜合拼盤Combination Stamppot,另附上肉球或香腸配菜,相當豐盛。

餐館空間與座位相當狹小,尤其穿著冬裝更覺得舉手投足阻礙重重。

Erwtensoep [Pea-soup (with rye bread and smoked bacon)] EUR6.95

豌豆濃湯 Erwtensoep

這是荷蘭家庭的必備料理,湯中除了豌豆,還加入洋蔥、胡蘿蔔等大量根莖類蔬菜,以及能讓豌豆吸收油脂的培根一起長時間熬煮至水分蒸發,最後再加入香腸,可當前菜也可成為主菜。荷蘭人認為濃湯不能太稀,若將叉子插入湯中而不會倒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荷式豌豆濃湯。

Haring met uitjes en zuur [Salted herring (with onions and pickles)] EUR8.25

生鯡魚 Haring

荷蘭俗語說:「只要有生鯡魚,就不需要醫生了。」生鯡魚含有Omega 3、魚油等營養素,早在14世紀就有鹽漬生鯡魚的紀錄,將新鮮鯡魚去除內臟後,以鹽醃漬待其熟成。當地人的吃法是抓起魚尾,仰頭將整條魚直接放入口中,現在的攤販都會切塊,再用牙籤叉著吃。每年5月至7月是鯡魚盛產季,也是品嘗的好時機。

Combinatie van hutspot, boerenkool- en zuurkoolstamppot [Combination of hutspot, boerenkoolstamppot and zuurkoolstamppot (served with a smoked sausage or a meatball)] EUR16.50

煎香腸配蔬菜薯泥 Stoemp

Stoemp是指將馬鈴薯與各類蔬菜一起壓成泥狀,蔬菜薯泥可搭配各式肉類,最家常的搭配組合就是煎香腸,幾乎每家餐館都有提供。

Runderhachee [Savoury beef and onion stew (with red cabbage and mashed potatoes)] EUR16.95

這道不在必嘗荷蘭料理名單中的燉牛肉,出奇的美味。

小確幸在離開荷蘭前品嘗了非常道地的一餐。

這家餐館也令我們對望而卻步的鯡魚改觀,我們都覺得鯡魚並不如一般人所說的難以下嚥,反而非常喜歡它獨有的滋味。

Screaming Beans

Runstraat 6, 1016 GK Amsterdam, Netherlands

電車Tram 2、12號Koningsplein站,沿河畔Singel往北走,左轉Wijde Heisteeg,接Huidenstraat,過皇帝運河即達

Open Daily 0800-1800

這是荷蘭最好的咖啡烘焙商之一,供應優質的精品咖啡,可搭配各式甜點和手工餅乾。店內座位不多、氣氛舒適,並定期開辦咖啡師課程和拿鐵藝術工作坊。

咖啡館只設5組座位,倘若來遲了還真是無緣品嘗。

咖啡確實香醇,但稍嫌帶酸。

不是我那杯咖啡。

「 Grachtengordel環狀運河區 」

所謂的環狀運河區,是指辛格爾河Singel依序往外算起的紳士運河Herengracht、皇帝運河Keizersgracht,以及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到最外圈的辛格爾運河Singelgracht,這幾條運河是16-17世紀,阿姆斯特丹由舊城往外圍擴展時,城市規畫的代表建設,如蜘蛛網般一圈圈往外散開來,構成市區最完善的水道系統。荷蘭有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昔日為了擴展貿易與居住空間開鑿許多運河,除了交通、商業與排水功能,縱橫交錯的運河水道如今成了阿姆斯特丹的經典場景。尤其西運河環帶區Westelijke Grachten-Gordel是眾家遊船必經路線,沿岸景點不容錯過。

~ Singel辛格爾河

位於環狀運河最內圈的辛格爾河Singel,在中古時代環繞於阿姆斯特丹舊城的外圍,扮演著護城河的角色。這條河源起於中央火車站的港灣,蔓延至鑄幣塔和阿姆斯特河Amstel交會。值得注意的一點,辛格爾河Singel和辛格爾運河Singelgracht是2條不同的河流,分別位於環狀運河區的最內圈和最外圈。

~ Herengracht紳士運河

紳士運河是3條環狀運河區的第一條。西元1663年當城市準備擴建時,紳士運河只達到今日萊頓運河Leidsegracht的位置。在擴建工程完成之後,環狀運河一路延伸至阿姆斯特河Amstel,紳士運河兩岸許多優雅的豪宅也紛紛落成。由於這幾條運河的間距在此稍微加寬,這裡的宅邸因此有更多的生活空間,甚至還有綠意盎然的後花園,吸引力不少名流富豪進駐,尤其介於Leidsestraat和Vijzelstraat這兩條街之間的地段更被稱為「黃金轉彎」(Gouden Bocht)。

~ Keizersgracht皇帝運河

皇帝運河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帝王--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來命名的,它31公尺的寬度也是3條主要運河中最寬敞的一條。跟其他環狀運河一樣,皇帝運河在西元17世紀時進行擴建的工程。由於它的河道寬敞,當冬天河水結成厚實的冰層後,便化身為天然的溜冰滑道,許多居民還會利用結冰的河道當作交通捷徑,形成特殊的景觀。

~ Prinsengracht王子運河

位於外圍的王子運河,是3條主要環狀運河中最長的一條。在王子運河落成後,阿姆斯特丹的市區正式往外擴展,不論是面積或是人口數量,都成長了約4倍左右,規模僅次於當時的倫敦和巴黎,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王子運河最著名的景點,包括安妮之家、西教堂和北教堂等等。

*小常識《運河豪宅》

1660年代,荷蘭的有錢人開始在萊茲街與費茲爾街Vijzelstraat中間的紳士運河邊聚居,其屋宇建材多使用國外進口的砂岩,門和樑柱上都有華麗雕飾,在當時又有「黃金河岸」之稱。

De Negen Straatjes 九小街

De Negen Straatjes is a neighbourhood of Amsterdam, Netherlands located in the Grachtengordel,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從水壩廣場往西走,可抵達夾在辛格河與王子運河之間的9條購物小巷

知名的「九小街」有許多溫馨小舖、當地設計師品牌店、畫廊、家飾店和小型精品店,沒有熙攘的大批遊客,運河、橋樑、個性櫥窗與兩旁的林蔭交織出荷蘭人重視生活的態度。

*小常識《為什麼房屋會傾斜》

眼尖的人應該會發現,阿姆斯特丹市區裡有許多房屋不是筆直的,其實有幾項原因:這城市位於鬆軟的沙質土地上,地基本來就比較不穩固,一些老舊的房屋會隨著時間而稍微傾斜;另一個因素,早期的房屋稅是依門面的寬度來徵收,於是房屋興建得很窄,但是為了讓大型家具能夠搬上2樓以上的樓層,便會在頂處安置掛勾,方便將物品以懸掛在屋外的方式拉到樓上。所以房屋不但會左右傾斜,也會有向前歪的狀況。

大麻餅乾,長知識了。

看看就好,沒膽量試吃,尤其我們家有個正在服兵役的,我們可不想回國即被逮捕。

從九小街徒步回酒店,再次途徑Kalverstraat卡弗爾街,今天人流較多,到處遇到走路莽撞的人。

走著走著,突然下起雨。

可怎麼身體會覺得有點刺痛?

原來是下冰雹呀~

酒店附近有家超市,它亦是我們每天往返酒店的必經之路,每天需向它朝聖一番。

海尼格是荷蘭聖物,來到這裡對比它與礦泉水的價錢,超想把它當白開水飲用。

因為海尼格的廉價,令人我覺得購買礦泉水是件有點愚蠢的事。

Winkel 43

Noordermarkt 43, 1015 NA Amsterdam, Netherlands

電車Tram 2、12、13、17號Nieuwezijdskolk站,往西徒步約8分鐘即達

Tue、Wed、Thu 0800-0100/Fri 0800-0300/Sat 0700-0300/Sun 0900-0100/Mon 0700-0100

Winkel 43的招牌蘋果塔塔皮外層香酥內層鬆軟,內餡是柔和的酸甜滋味,搭配入口即化的鮮奶油,讓人驚嘆簡單的荷蘭國民甜點竟能如此美味,不僅當地人愛吃,遊客也慕名而來,讚不絕口。此外,這裡亦提供平價早午晚餐、三明治、濃湯等等。

來到荷蘭,絕不能錯過必嘗名單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美食~蘋果塔。

我們沒料到這家蘋果塔專賣店受歡迎的程度如此驚人。

店外長長的人龍,盡是排隊輪候座位的食客。

好彩我們並不打算堂食,外帶等候時間快一些。

荷式蘋果塔 Appeltaart

蘋果塔是荷蘭人最傳統的國民甜點之一,從17世紀的繪畫中就看得到蘋果塔的蹤跡,運用蘋果的酸甜滋味加上桂皮或檸檬汁,塔皮即脆又鬆軟,內部充滿大塊軟嫩多汁的蘋果肉,由於口味偏酸,常會搭配鮮奶油食用。荷蘭人對蘋果塔的喜愛程度,別說是一般咖啡館或餐廳,有的酒吧甚至也能嘗到蘋果塔,一般家庭也會自己烘烤,超市也能輕易購買烘焙的食材或是現成的蘋果塔。

簡單的外帶晚餐。

蘋果塔的份量比預想的多,最後沒法食完,有點浪費。

在阿姆斯特丹的戰利品,半數來自梵高博物館。

別了,荷蘭。

我們有緣再見。


♥ 荷蘭🇳🇱瑞典🇸🇪丹麥🇩🇰13天10夜遊 ♥

【同場加映】『覓尋 • 秘謐緯度』Good Girl篇 21.11.2023~03.12.2023

【同場加映】『覓尋 • 秘謐緯度』影 21.11.2023~03.12.2023

【Day 12】【Day 13】『覓尋 • 秘謐緯度』{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 02.12.2023&03.12.2023

【Day 11】『覓尋 • 秘謐緯度』{丹麥🇩🇰}哥本哈根>>自由城/哥本山滑雪場 01.12.2023

【Day 10】『覓尋 • 秘謐緯度』{丹麥🇩🇰}哥本哈根>>蒂沃利樂園 30.11.2023

【Day 9】『覓尋 • 秘謐緯度』{丹麥🇩🇰}哥本哈根>>市區遊 29.11.2023

【Day 8】『覓尋 • 秘謐緯度』{瑞典🇸🇪}斯德哥爾摩⇢{丹麥🇩🇰}哥本哈根 28.11.2023

【Day 7】『覓尋 • 秘謐緯度』{瑞典🇸🇪}斯德哥爾摩>>宜家 27.11.2023

【Day 6】『覓尋 • 秘謐緯度』{瑞典🇸🇪}斯德哥爾摩>>北城區/舊城區/南城區 26.11.2023

【Day 5】『覓尋 • 秘謐緯度』{荷蘭🇳🇱}阿姆斯特丹⇢{瑞典🇸🇪}斯德哥爾摩 25.11.2023

【Day 4】『覓尋 • 秘謐緯度』{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區/環狀運河區 24.11.2023

【Day 3】『覓尋 • 秘謐緯度』{荷蘭🇳🇱}阿姆斯特丹>>贊斯堡/新市場區 23.11.2023

【Day 2】『覓尋 • 秘謐緯度』{荷蘭🇳🇱}阿姆斯特丹>>約登區/中央火車站區 22.11.2023

【Day 1】『覓尋 • 秘謐緯度』新加坡🇸🇬⇢{荷蘭🇳🇱}阿姆斯特丹 21.11.202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